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民航总局局长称伊春空难可能由机长错误导致
http://news.hsw.cn    来源: 东北网  2010-09-04 16:4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民航总局局长称伊春空难或由机长错误导致

  失事飞机的尾部残骸

民航总局局长称伊春空难或由机长错误导致

  8月25日,遇难者遗体被盖上白布

  东北网9月4日报道 伊春空难虽然已经过去,可公众急于知晓的事故具体原因还迟迟没有公布。

  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在8月26日召开的全行业航空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从初步暴露的问题来看,这次事故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人员资质、飞行员的能力、特情的处理、安全链条的衔接等等环节。“不要把河南航空的事故当成故事,它是事故,不是故事。”

  我们希望通过相关真相的解析,警示各航空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安全管理,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8月24日21时,黑龙江伊春机场上空的天气情况:地面风1米/秒,能见度8公里,温度13摄氏度,修正海压1014百帕。

  21时08分的天气实况:能见度2.8公里,轻雾,温度13摄氏度,修正海压1014百帕。

  此时,从哈尔滨起飞的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一架B-3130(EMB-190)飞机正在飞往伊春的途中。

  21时20分飞机由哈尔滨区域管制中心移交给伊春塔台管制室。

  伊春塔台管制员与机组确认预计落地时间是21时40分。21时38分管制员向飞机发出落地许可,机组复述“正确”,但时间到了21时40分管制员仍未接到机组落地的消息,随后飞机与塔台失去联系。

  21时40分左右该架飞机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坠毁,飞机上96人,42人遇难,54人受伤。

  和国务院调查组关心的问题一样,公众迫切希望知道这场打破了民航系统保持2102万小时安全纪录的空难是天灾还是人祸,《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跟踪调查中遗憾的发现:这基本是一场由低级错误引发的悲剧。

  不见起始灯就开始降落

  8月26日,民航系统内部紧急召开了全行业航空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副局长夏兴华、王昌顺等多位高层与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航系统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会上,民航总局多位领导认为,这次事故初步暴露出来的直接原因是机长技术不过硬,但具体的飞行操作、人机处置等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就目前已经反映出来的情况看,“这次事故是不应该发生的”。

  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在会上透露,从事故现场来看,可以初步排除空防方面、人为的爆炸、破坏等原因。从目前查排记录来看,飞机在空中飞行状态,机务状态没有太大异常,而从“坠毁的地点来看,初步可以说是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

  李家祥在会上表示,这架飞机坠毁的地点是在跑道东头的1200米左右,根据飞机失事的地点顺延它的航迹来看,在坠毁的前方1000多米处飞机就开始擦树梢,飞行的高度是偏低的,那么距离跑道1200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落地了,这时离跑道前方起始灯和跑道边灯都还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失事飞机在夜航落地时前方还没有通过起始灯,也没有进入机场的边灯范围。

  “夜航落地最起码要看到起始灯,否则就落到机场外面去了,机场前面有几排灯,非常的明亮非常的耀眼,都没看到起始灯就开始落地显然违规。跑道两侧也有边灯,这就是告诉机组,要落在机场的中心,不能出了这个范围。”李家祥称,“出事飞机还没有到达起始灯也没有到边灯,就开始落地了。从当时落地的速度看,大约在220公里/小时的速度,粗略计算,大约再有22秒飞机就进入跑道了。也就是说,飞行员在落地的时候,起码的标准、起码的规章、起码的判断都没有做到。”

  最后关头遭遇信息盲区?

  伊春林都机场位于小兴安岭林中,地处山谷交汇漫滩处。伊春的森林覆被率达82%,三面环山的林都机场进入夏末秋初之时,晨间傍晚湿度大、多雾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气候特征。在专业航空界人士看来这都属于“净空条件不好”。事发当晚9时许,伊春市相对湿度为98%,湿度如此之高的森林城市,夜间出现大雾并不罕见。就在事发后第二天凌晨5时,在坠毁现场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还处于一片大雾中,能见度甚至不足200米,而EMB190飞机允许降落的能见度是300米。

  根据本报记者手中掌握的一份民航系统资料分析,当晚21时,“黑龙江伊春机场能见度8公里”,21时08分,“能见度2.8公里,轻雾”,但到了22时,“能见度实况1公里”,从21时08分到22时,气象条件急剧变化。

  一位资深飞行员向记者表示,8公里和2.8公里的能见度都属于飞行气象里的“没有重要的天气现象”,没有诸如雷电大风等特殊气象状况飞机是可以降落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在气候急剧变化期间,飞行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策,而从目前记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在飞机出事的从“2.8公里”的能见度到“1公里”的能见度变化期间,飞行员似乎并没有对地面塔台的监控和传递信息作出有效的反应。

  民航8月26日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还透露,从伊春空难现场勘察的情况看,当时气象条件已经不符合飞行降落标准了。24日21点后,伊春机场天气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到21点13分伊春机场发布天气预报已经不符合降落标准,当时天气能见度低于EMB190飞机允许降落能见度的300米,飞机已经不适合降落,而且预报有轻雾。

  “这些细节为何没有及时传递给飞行员?为何没有及时传递到飞机上?”李家祥在会上这样责问。

  多位飞行员向记者表示,这里边存在一个机场塔台管理的问题。如果这些信息传到飞机上,飞行员就会明白当时机场是否具备降落条件,进而就会进一步采取措施。

  “即使这个信息没有传给飞行员,但飞行员看不清跑道仍然降落,这就是违章。这次河南航空公司从初步掌握的情况来看,飞行、机务和签派都出现薄弱环节。”李家祥在会上表示。

  李家祥在民航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还透露,一直到21点56分,河南航空公司签派员还利用系统发送报文屡次催回这架飞机,但那时飞机已经坠毁了。在民航安全中,飞行、机务和运行签派这3支队伍非常重要。运行签派对于飞行安全是一个中枢指挥调度,包括细节传递和把关。运行控制,最重要的是控制风险。而伊春机场航班量不大,当日就只有这架飞机,塔台全部的关注点都应该集中在这架飞机上。

  “这次事故中初步查明空管没有大的问题,但是飞机在距跑道1200米处降落,2000多米处发生擦树梢,空管人员要是及时提醒,目引目送,按工作要求,塔台工作人员如果观察细致是能看出来的。”李家祥表示。

 [1] [2] 下一页
编辑:温磊
转发至微博: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