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碾伤不如碾死”岂能纵容
http://news.hsw.cn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2010-09-14 15:03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9月7日上午,在江苏省新沂市青年路良辰花苑小区,三岁半男童乐乐(化名)正在小区内玩耍,一辆宝马X6突然倒车将他撞倒,并从他上半身碾过。令人惊愕的是,宝马车紧接着又反复三次碾轧乐乐,导致其惨死。当地警方事发后认为,肇事司机伍某与乐乐的家人之间无任何过节,因此伍某不存在“故意杀人”的动机,只是惊慌失措所致,伍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刑拘。(9月13日《扬子晚报》)

  新闻回顾:江苏男童小区玩耍遭撞身亡 宝马车被疑反复4碾轧

  在如此惨绝人寰的悲剧面前,对丧尽天良者的道德谴责已无太大意义,且让我们抛开“宝马”所代表的富人标签,从法律的角度看看肇事司机伍某该当何罪。

  从新闻报道的细节看,伍某4次碾压乐乐,可能并非惊慌失措所致。如果说他第一次倒车撞倒乐乐是失误,亦即交通肇事,那么后3次碾压则很有可能是故意为之,是在清醒意识支配下作出的选择——“碾伤不如碾死”。实际上,“碾伤不如碾死”已经成为一些肇事司机的“理性”选择,其冷血的逻辑是:碾伤意味着受害人一辈子落下残疾,司机一辈子麻烦不断;碾死则意味着司机一次性赔钱、坐牢,虽然受到处罚但却干脆利落。

  显然,“碾死”比“碾伤”的犯罪情节更恶劣,后果更严重,法律绝不能纵容“碾伤不如碾死”这一冷血逻辑,绝不能让“碾死”所受到的处罚比“碾伤”还轻。

  新沂市警方认为伍某并非“故意杀人”并以涉嫌交通肇事罪刑拘伍某,让人难以信服。没有故意杀人动机并不意味着不是故意杀人,很多歹徒行凶都是残害无辜者,残害与他无冤无仇甚至根本不认识的人,难道这些歹徒不是故意杀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所谓“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伍某的行为很可能符合这一定义。而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交通肇事罪在很多情形下可以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比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这种行为就应当按照《刑法》第232条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肇事司机将受害人隐藏、遗弃致其死亡,这种行为尚且要以故意杀人罪论处,那么肇事司机故意重复碾压受害人致其死亡,显然更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这与肇事司机是否惊慌失措没有关系,与他跟受害人家属是否有过节更没有关系。事实上,将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早已有很多司法案例,比如,2009年2月10日凌晨,司机王双娃驾驶货车在108国道将骑自行车上学的5名中学生撞倒,导致4死1伤,王双娃驾车逃逸,随后被抓,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就是以王双娃涉嫌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罪提起公诉的,若罪名成立,王双娃可能被判处死刑。

  当然,笔者不是法官,伍某4次碾压乐乐是否出于故意,还需经过严格认定,其行为到底是交通肇事还是故意杀人或过失杀人,有待司法机关作出认定、法院作出判决。但无论如何,伍某4次碾压致人死亡,若只是以交通肇事罪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不仅受害人家属难以接受,我们这些旁观者也无法理解,这样的定罪和判决可能导致更多肇事司机信奉“碾伤不如碾死”这一冷血逻辑,其后果将不堪想象。

编辑:梁铮
转发至微博: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