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外媒称中国富人伦敦“抢房” 买家隐藏身份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京报  2010-09-19 19:2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新京报9月19日报道 本周,尽管角度不尽一致,但经济问题依然是海外媒体关注中国永不厌倦的主题,《纽约时报》17日一篇报道的视角就是“中国海外购房客”。

  “做梦都想碰到中国客户”

  “中国投资客蜂拥伦敦购房产。”报道标题说。这篇报道中,美国记者朱利亚·威尔迪吉尔采访到了一名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日本人峰岸直美,她最近很容易就在伦敦找到了工作———房产中介。这不是因为她的专业,而是因其流利的汉语。而会汉语,已成为伦敦房地产业越来越炙手可热的技能,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人来这里买房。而这些购房者甚至都不到实地看房,仅凭房屋照片和户型图便付了房款。峰岸最近就以50万美元一套的价格,把伦敦奥运场馆附近一处公寓里的四套房卖给了中国人。“我做梦都想碰到中国客户,他们腰缠万贯,且全是现金支付。”报道援引峰岸的话说。

  报道援引房产中介的话说,“尽管伦敦房市最近已经显现出萧条的迹象,但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投资却比以前更为活跃……伦敦一些地方,中国大陆的投资客已经取代俄罗斯人和中东人,成为最积极的购房者,他们的财富深藏不露,只瞄准最热门的房产。”

  购房者多想法隐藏身份

  报道说,为了吸引中国购房者,伦敦一些房产商甚至在新建的公寓中把中国人避讳的“4”也抹掉了,而“来自中国大陆的购房者大多都宁愿付现金,以尽量留下最少的个人信息,也没有任何一家伦敦房产中介愿意透露购房者的身份。”

  报道说,来自亚洲购房者的增多,意味着财富正日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转移。而在这些地区,尽管许多人仍生活入不敷出,但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催生了很多富翁。“仅在中国大陆,拥有千万元资产者就达87万人。”报道援引数据说。

  中国帮助德国恢复元气

  美国记者在伦敦看中国,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则在中国天津,为不久后将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建言:不要对他所看到的中国太过惊诧。该报17日报道说,“卡梅伦在作为首相首次访华时,必须做好惊讶和羡慕的准备,这不仅因为在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政治人物能获得尊重和顺从……也因为这个国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即便是最能挑刺的批评家,也不得不感叹‘不可思议’。”

  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救了”老牌西方国家。《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说,当美国还在为高失业率和另一场可能的萧条着急时,一种复苏趋势正让德国经济逐步恢复元气。

  “如果你要问任何一位德国公司老总:为什么,你可能会得到同样的回答———因为中国……来自这个亚洲巨人的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正加速德国经济的复苏。而德国的例子也说明,中国的崛起,同样也能让一个富裕的国家受益。”

编辑:梁铮
转发至微博: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