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2010华山论剑全球经济大势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上,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经济学家、原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表示:在负利率时代来临、房价高企的情况下,央行不可能让利率跑赢通胀,因此理财投资成为必要。同时他认为,非理性行为是散户赔钱的“头号公敌”。
“劳动不是致富唯一手段”
周春生表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发展,使中国进入了一个资本化的时代。资本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资本增值已经成为财富积累的重要工具。
他认为,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减小,简单意义上的劳动,已经不再是社会大众获取财富的唯一手段,对于富裕的人而言也已经不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理财成为大众获取财富、增加财富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负利率并非偶然现象”
周春生认为,“现在已经是一个负利率时代了,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里面是亏损的,因为银行所给的储蓄存款利率远远赶不上通货膨胀速度。”周春生表示,利率为负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当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不是偶然现象。
周春生说:“8月份CPI同比上涨3.5%,而我们的储蓄存款利率为2%多一点,所以要想让存款利率追上CPI,储蓄存款利率要上涨一个多百分点,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央行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因此我们无法改变负利率的事实。”
周春生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快速上涨面前,存下来的钱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因此理财投资很重要。
“投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大家都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泡沫,中国的股票市场有泡沫。但大部分人投资是不理性的,当然不理性也是一个常态。”周春生说。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远远没有成熟,所以非理性行为导致散户投资者投资收益低下,牛市的时候大部分不怎么挣钱,熊市的时候只会全部赔钱。”
为此,周春生建议,投资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怎样让理财变得更加理性?周春生认为要三为、三不为:不要“处置效应”、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过度交易;要分散风险、要自律、要价值投资。“很多时候我们好的股票持不住,你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好的股票,基本上是赚10%、15%就溜之大吉,所以在好股票上你赚不了大钱。”
周春生认为,理财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的理性。本报记者 李王艳
[精彩语录]
“一般的投资者在处置自己股票的时候,通常会轻易卖掉那些已经有了投资回报的好的股票,而往往舍不得扔下那些没有多大前景但已经亏了钱的股票,所以亏钱的时候往往奉陪到底,赚钱的时候往往只赚了蝇头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