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台北故宫“轻声细语”与北京故宫“人声鼎沸”
“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故宫5天接待游客46万余人次,远远超过其最大容量。
不难想象,故宫都拥挤成什么样子了。你听,导游讲解声,游客呼朋引伴声,笑闹声,脚步声……千百种声音混在一起,响成一片,怎不令人烦躁不已。更何况,这是在“人贴人”的情况下。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旅游已毫无享受可言。
与北京故宫这种人声鼎沸截然相反的是,台北故宫却在游客的穿梭中显得非常安静。原来,游客一进台北故宫,便会看见有工作人员举着一块写有“轻声细语”的牌子,同时,参观者还每人领到一副耳机,与导游的小话筒对上信号后,便能听到导游讲解。这样,虽然台北故宫内旅游团一个接着一个,游客来来往往,但游客从耳机里听到的只是自己导游的轻声细语,自然安静一片了。相较之下,两地在管理理念和游客素质等方面的差距便显露无遗。
但如果仅仅学习这种管理手段,却不在控制游客数量上痛下决心,极端超载的景区再怎么精细化管理,恐怕都难以让游客满意,甚至还会毁了宝贵的旅游资源。譬如北京故宫,过去须穿软底鞋才准游玩,且人数非常有限,现在却每天要承受近10万双硬质鞋底的反复踩踏,故宫还吃得消吗?
这方面我们是有着惨痛教训的,像山西平遥古城那样,承载着数百年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面对游人的纷至沓来,或坍塌,或惨遭破坏的例子,已多次上演。痛定思痛,怎能还无动于衷? 吴应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