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九器
随着政治文明循序渐进,“问政于民”越来越普遍,大到国家法律小到红头文件、部门作风。国家发改委此番就阶梯电价向全国征求意见,当为“问政于民”的最新案例。
短短一两天,报纸、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刊发了不计其数的民众意见,俨然汇成了一片民意的海洋,而这些成千上万的意见在理论上将影响发改委“指导意见”的最后定本。看似五花八门、众说纷纭的民意,细细归纳也很容易理出个大致头绪:一是担心,担心名为阶梯电价,实为变相涨价,比如基础电量基数过低,比如罔顾特殊情况一刀切,都可能让阶梯电价的初衷畸变;二是盼稳,当下电价现状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复杂差异,亿万用电消费者个体情况千差万别、盘根错节,所以从一刀切电价变革为阶梯电价,框架结构的搭建要重于实质的价格变化,因此此次变革需要在不影响多数人的情况下碎步前行,万勿在全局上大动干戈;三是适度超前,阶梯电价是能源时代必由之路,在某些方面要体现先进性,比如电价级差上拉大差距,针对不同贫富阶层的用电情况,高耗电应大幅提高价格,低耗电应以低价形式补助……
无论意见建议还是担忧期盼,关键的莫过于究竟发改委会听取哪些意见?毕竟,在问政于民上我们并没有成文法律法条约束,公权部门完全可以选择性听取民意,无论是选择A还是B,无视C还是D,都似乎在自由裁量权之内,民众尽管有了表达权,但真正的参与权、监督权依然遥不可及。所以,十多天的征求意见过后,关于阶梯电价红头文件的最后定本究竟如何,谁的心里都没有底。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发改委此次征求意见,主要是欢迎各界人士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把意见传递给部委,而不是民众随意在各类媒体表达,然后由发改委搜集整理。
我们无缘一见那些发给公权部门的民意的庐山真面目,我们也就更无从知晓民意究竟在“问政于民”中发挥多大的效用。
因此,既然阶梯电价事关公共利益,而且国家部委也向全国民众发出 “意见征集令”,那么不妨就把门开得再大一些,把窗户玻璃装得再透明一些,让信息更透明、决策更科学一些。能不能将发给发改委的所有社会意见都公之于众?能不能让“问政于民”在程序设计上更完善丰满些?能不能在关于基础电量的统计配置上下最大的力气——— 因为基础电量是此次电价改革的核心之一。
随着国家发改委阶梯电价方案的最终完成和下发后,各地政府部门将依此来制定当地具体方案,发改委能听取多少民众意见,很可能各地的最终实施方案就能多大程度体现当地实情。
当然,公权部门能听取多少民众意见、如何用程序来保障问政于民的实至名归——— 这样的问题同样适用于其他公权机构和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