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文物复仿制已得到全社会承认,并成为文化艺术、旅游观光、礼品馈赠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物资源大省,陕西如何利用精品文物进行延伸开发,使文化复仿制驶入产业化的快车道呢?10月16日,在第五届西部文博会上举办的中国(陕西)文物复仿制论坛,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展开研讨。
一种文化普及传承的方式
“公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这是文物复仿制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文物复仿制一方面可供收藏者观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人们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因此,发展文物复仿制产业不能以营利为唯一目的,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目前,国内文物复仿制虽然已被社会所承认,但在产业经营理念、市场化程度、产品创新研发、复仿制工艺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陕西整体水平处在全国前列
“陕西是文物大省,丰富的文物资源为文物复仿制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陕西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文物资源优势,推动文物复仿制发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省文物局负责人表示,我省目前拥有70多家文物复仿制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处在全国前列,尤其是以铜车马、青铜器为代表的复仿品在市场上口碑极好。但同时也存在制作水平不高、创新意识不够、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一些复仿制企业资金少、人员少、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专家提出陕西文物复仿制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影响力”。
要有精品 避免粗制滥造
专家们指出,文物复仿制在我国是个古老的行当,很多古代文物都是通过复仿制得以世代传播。从事这类工作的人需要很高的艺术素养,掌握历史、美术、雕塑、冶金等多方面的知识,不能单纯为了挣钱而粗制滥造,从而败坏了文物复仿制行业的声誉。
专家们建议,文物复仿制不能一哄而上,要有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拥有自己的精品,以确保文物复仿制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陕西欲打造全国最大复仿中心
陕文投副总经理李振林透露,为促进陕西文物复仿走上产业化道路,陕文投集团将依托陕西大文化、大旅游、大文物的优势,打造品种最齐全、技术最先进、品质最卓越、影响力最广泛、规模最庞大的国家级文物复仿品研发、出品中心,推动陕西及西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