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西部文博会分会场大唐芙蓉园,来自省内外文化界、博物馆界、收藏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的知名学者与“贾迷”会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贾平凹馆的开馆典礼。本报记者沈继军摄
昨日的古城西安群学荟萃,来自省内外文化界、博物馆界、收藏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的知名学者与“贾迷”会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贾平凹馆的开馆典礼。当天,一套红色丝绵封面的豪华精装版二十一卷本《贾平凹文集》首发。此次《贾平凹文集》珍藏版属限量发行,总计8888套,统一编号,确保珍藏升值。每套定价为2980元。
“曲池文房”静绽文学异彩
大唐芙蓉园南侧一隅,曾是芙蓉园唐市的一角,而今变成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个人综合馆。
走进位于大唐芙蓉园南门唐市的贾平凹馆,浓郁的“秦味”扑面而来。以“曲池文房”为名的馆内,七八十件没有经过雕琢却带有各种图案的石头,形态各异,随意摆放,一种粗犷却不失儒雅的秦韵尽显其中。
吹着唢呐抬着花轿的迎亲队;大碗吃面、大碗喝酒的老陕汉子;戴着眼镜裹着头巾的老爷子;顶着手帕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摆在厅堂中间一块用各种泥塑组成的木台上,以贾平凹著作《秦腔》里人物为原型,塑造的各种泥塑神情各异、惟妙惟肖。
从红格子到绿格子、从浅色字迹到深色字迹、从随笔勾画删改到贴一绺新纸改内容……在两面由贾平凹手稿制作的展示墙上记者看到,不同时期的字迹、纸样都在“讲述”贾平凹的成长历程、艺术追求。“这些字迹乱的手稿,是我在1976年上大学期间写的,是当时被退稿的作品。”贾平凹笑着说。
“大家放心我会好好干的”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斌,西安市副市长、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段先念,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贾平凹昨日共同为贾平凹馆揭幕。为了庆祝开馆,西安“贾迷”宴奉梅女士还专门花费两个多月时间,画了一幅贾平凹的油画作品当日赠送。
“这个馆的建立我很高兴,但同时也感到压力之大。”贾平凹说:“读者的关注一直让我处于诚惶诚恐的状态,我总是在想,自己够不够资格办这个馆。如果说办馆是为了文学的发展,那么我应该继续努力,创作更多文学艺术作品和书画。强大的压力让我不敢松懈。”
“文章是和水分不开的,但愿自己在这里写作能风生水起。”贾平凹说,曲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创造出很多奇迹。曲江的速度代表西安的高度,曲江是西安的一块招牌,尤其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后,这里汇聚了西安现代前沿的设施建筑和现代前沿的文化产业,硬件环境越来越美,软件气氛越来越浓,能在这里建立一个馆,并把工作室搬来是一种荣幸。我的工作室名字叫“曲池文房”,我看重这里的水和池子,相信这么好的环境会激发我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大家放心,我会好好干的。
贾平凹馆开馆彰显一个城市对文化创造者的尊重
贾平凹为什么要建馆?他的馆怎么会建到曲江新区……对于贾平凹馆建馆背后的故事,西安曲江贾平凹馆馆长木南欣喜而感动。
“这些年来,藏品越来越多,尤其是‘5·12’地震后,很多藏品都碎了,我就把它们放在了地上。后来藏品负重越来越大,我都怕把楼板给人家压坏了。”贾平凹打趣地说:“其实我一直想给自己找一个新的工作室,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选在闹市区,作为一个没有收益的综合馆,显然压力太大;选在太远、太偏僻的地方显然又不合适,文友聚会,朋友拜访都不方便。我很想建立一个个人综合馆,这个馆不需要很大的面积,能存放我的藏品,也能给我一个创作的地方就够了,但就这都很难找。”
曲江新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消息传出,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很兴奋地告诉了贾平凹,贾平凹听后主动约见负责实施“博物馆之城”项目的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首席文化执行官赵文涛,双方心神相契,第一次见面就确定了馆名,并就选址和布展等问题开始讨论。
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也得到了消息,非常重视,和贾平凹就建馆事宜沟通数次。展馆的设计也是段先念副市长亲自把关,就连馆门的设计都几易其稿。从筹划到开馆,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曲江新区贴心地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工作,选址、装修,征求贾老师的意见。
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贾平凹为代表的陕西文化人,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贾平凹馆的成立是文坛的盛事,体现了一座城市对文化的尊重。我们力邀各位艺术家落户曲江,花开西安,让西安这座文化名城,因文而名,因为文学和艺术,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增光添彩。”
为省内外文学交流搭建平台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元在昨日致辞时说,去年国务院鼓励博物馆政策颁发后,西安市委、市政府很快颁发了扶持博物馆建设的实施意见,拉开了西安这个千年古都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大幕。对此,曲江新区率先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和政策,提出了建设50家博物馆和文化场馆的宏伟计划。目前我们协商洽谈的各类博物馆、美术馆、文学馆、艺术馆达130多家,经过筛选,正在规划设计和落实的有40多家。
李元说,贾平凹作为文学陕西的代表人物,是当代中国文坛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艺术奇才。了解贾平凹,走进贾平凹的文学世界,与贾平凹面对面交流,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众多游客和市民的共同心愿,而营造文学场馆,扩大陕西文学作品的影响力,繁荣文学创作,也是贾平凹老师和各位作家的一致心声。我们建设贾平凹馆,就是要通过对他的珍贵手稿、收藏品、书法、绘画作品等集中展示,为陕西乃至国内外的文学交流搭建平台。 文/本报记者 付亚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