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非法移民羁留中心内景。
偷渡者阿华向本刊记者讲述他假结婚、骗国籍的经历
“德国官员查我的夫妻生活”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鲍童
4个人挤在一起的10多平方米屋子里,只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每个房门都挂着布帘;有的房间门口堆着各种中国杂志,有的放着一台破旧的DVD机;走廊里有灶台,可以做饭,时不时还能听到京剧声和小孩的啼哭声……
这不是北京传统的筒子楼,而是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不久前在德国中部下萨克森州布伦瑞克市非法移民羁留中心采访时见到的非法入境者宿舍。这里住着不少中国人。他们有着怎样的遭遇?又有着怎样的想法?
羁留中心管理很严格
在德国,大型的非法移民羁留中心有30多家,每个联邦州都有一到两家。记者前往的这家属于中型,它占地约500亩,主要接纳从法兰克福、汉堡和不莱梅市入境的非法移民。这里警卫森严,布伦瑞克市外事管理局的负责人丹姆贝克带记者进行了参观。
进入中心,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大操场。操场后面,便是羁留非法入境者的宿舍。这是一栋简易楼,共有40多个房间,卫生状况很差。丹姆贝克告诉记者:“羁留中心最多时住着5000多名非法入境者,这里虽不是只收容中国人,但其中60%以上的人称自己的母语是中文。其他多来自独联体国家、土耳其、越南和北非的一些国家。”
据丹姆贝克介绍,住在这里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刚送进来的,有1000多人。他们要接受警方详细讯问和调查,可以在指定的场地内自由活动,但不能随便离开;另一类是已经接受完警方的讯问,获得“容忍居留权”身份的人。这些人每月能从政府领取200多欧元的补助,在没有被成功遣返前,他们可以在外面租房居住,也可以暂时租住在羁留中心。
丹姆贝克说,羁留中心有公共食堂,每顿饭3欧元,但很难吃饱,所以,很多人更愿意自己做饭。管理者会尽量安排亚洲人住在一起,“以前出现过因为住宿和做饭产生矛盾打架斗殴的事”。
虽然居住条件不理想,但住宿费可不便宜:每人每月200欧元,从补助里扣除。管理者想以此促使一些人搬到外面租房,好把房间腾出来留给其他人。羁留中心管理很严,外来人员进出都要登记。每天晚上10时关门,晚归者也要登记。居住者收到的信件和包裹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
丹姆贝克多年来一直负责非法移民的遣返工作。最让他头疼的是,非法移民为了能留下来打工,经常说谎话:“我们不能因为他说某种语言,就把他送到某个国家。他必须说出准确的国籍和住址,我们再与该国联系,确认其身份后,才能遣返。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这些人的身份很难确定,他们或者不说真名字,或者说假地址,我们很被动。”
丹姆贝克坦言,目前让非法移民离开的最有效办法,是在金钱上“设卡”:一方面,削减政府给他们的生活补贴,只发白条,不给现金,严格控制他们在德国的账户,让他们无法向家里汇钱;另一方面,不让他们有时间打黑工,比如,要他们每天到指定地点学德语,经常不到者,将领不到补助。
“我们有规定,如果有人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尽快说出自己的国籍和身份,我们会一次性给他500到800欧元作为送行费。但几乎没有人这么做。”丹姆贝克有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