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中国秦兵马俑考古项目登上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颁奖台。这是中国考古项目及考古专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奖项。评委会表示,希望通过授奖突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详细】
此次获奖,是对中国考古学家专业成就的肯定,是对中华文明重要地位的认可,更是一次推动中欧文化交流的契机。正如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基金会负责人圣胡尔霍所言,此奖的宗旨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存与交流,中国考古队获奖是中欧文化交流的一个完美时刻,是双方彼此学习、取长补短的又一个良机。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与欧洲对人类文明进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2000多年的中欧文化交流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欧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欧文化交流活动频繁,逐步形成了高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
例如,从2003年开始,中欧之间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专题活动,如中法文化年、“意大利年”、“西班牙年”、“希腊文化年”、“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等,受到中欧人民的热烈欢迎。作为常设项目,双方彼此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法国文化中心、英国文化交流委员会、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也在不断增进中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着中欧关系的发展。
就在半个月前,中欧首次举办了文化高峰论坛。温家宝总理认为,这标志着中欧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阶段”意味着新领域、新思维,而半个月之后的中国秦兵马俑考古项目欧洲获奖,为中欧文化交流“新阶段”提供了新的注脚,开辟了新的思路。
交流促进开放,加深理解,催生包容,开放与包容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欧洲文明不仅仅是希腊和罗马文明的产物,也融入了犹太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成分。中华文明在古老华夏文明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古印度佛教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文明元素。历史证明,开放和包容是中欧文明连绵数千年仍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
文化交流,其效果可能没有政治经济交流那般立竿见影,却是一种持续厚重的力量,是一种“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的力量。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恐怖主义、核扩散等挑战日益严峻之际,在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人类需要重新审视文化力量的存在,而中欧之间持续、耐心而富有创见的文化交流,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中欧在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文明,在广泛的文明对话和交融中探寻应对未来挑战的答案,文化交流正以其厚积薄发的持续力,不断推动着中欧合作与共同发展。此次中国考古项目及考古专家获得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将成为中欧不断拓展的文化交流地图中的新“坐标”。 (作者 姜岩 系新华社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