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四:有无视频
“飙车案”发生后,就有呼声要求校方公布现场监控录像。对此校方表示已经将视频移交给公安机关。
但是10月21日本报记者勘察事发现场,仔细搜寻周围,并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监控设备。然而23日河北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带领记者再次来到事发现场时,指给记者观看,在易百超市对面的小白楼两层楼高处有一个大的摄像头。
对于记者问,为什么两天前没有看到,毕姓门卫回答说,该摄像头被树叶遮住了。
记者观察到,该摄像头一尘不染,至少九成新,而摄像头固定架却锈迹斑斑。该门卫解释说:“我们对摄像头保养得好。”
疑点五:有无改装
据一位目击者讲述,当肇事车越过他时,他明显听到发动机转动的“嗡嗡嗡”声音,怀疑犯罪嫌疑人改装了发动机。
据10月19日出来的《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技术检验报告》,肇事车型号为迈腾轿车,发动机型号为122100,分析意见为正常使用车辆。
本报记者乘坐出租车时,司机说:“迈腾车本来提速就快。”
目前车辆存放在何处?鉴于保定警方不接待,记者无从采访查考。
疑点六:行踪何在
10月16日肇事当晚李启铭被警方带离河北大学新校区,17日晚警方宣布对其刑事拘留。
从肇事后到被刑拘,期间约17个小时,李启铭的行踪一直不被外界所知。网上有传闻这段时间他呆在家里,并没有被警方控制。判断依据是“肇事后李启铭上了人人网,删除了很多好友”。
本报记者采访期间,有目击者提出质疑:17日下午陈晓凤抢救无效死亡,而李启铭正好被刑拘,“是否只有死亡了才被刑拘?”
疑点七:是否“封口”
本报记者采访期间,很多目击者都不愿意接受采访,甚至否认在现场。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学校已封口”。
以下是一位学生转发其班级辅导员给全班群发的短信:“请群发,昨晚咱学校生活园区发生一起车祸,肇事者已被警方控制,伤者已得到及时救治,请同学们注意安全,确保班级稳定,不要听信谣言,不要散布谣言,学校会第一时间通报情况。”接收时间10-10-17 20:27。
另外一位学生向记者发来短信解释:“我是河大工商的学生,我们不是不想揭发,只是李刚在这的势力很大,我们学生不敢站出来。”
对此,河北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景明,河北大学工商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尹洪伟都否认学校下了“禁口令”。
10月21日,河北大学组织了三位武术协会成员接受媒体采访。
对此,一位学生对本报记者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学校内部学生接受采访,后面总是得站着两个领导?我觉得很滑稽。”
疑点八:是否监视
在陈晓凤家属住的省招宾馆,及其母亲住院的病房,河北大学都安排了老师留守。
陈晓凤哥哥陈林及其他家属感觉自己被监视起来。他说,平时这些老师都不和他们说话,只有到吃饭的时候来叫一下;或者有记者来时,会偶尔问几句。有几次陈林特意走出宾馆大门打电话,就有保安悄悄地跟上来。
对此,学校方面解释安排老师方便家属生活,帮助家属解决问题。
疑点九:学校责任
大一新生陈晓凤、张晶晶在大学校园里被撞,学校责任几何?
河北大学校办一位值班老师接受长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了这种事不能全怪学校。他说“国家一直下大力度抓矿难,照样有很多砸死人事件”。
当成都商报记者就此采访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任国升书记时,任说:“我们赔偿什么?这是交通肇事,学校还是受害方呢。”
陈晓凤哥哥陈林并不认同学校的观点,认为学校这是在推卸责任,“我妹妹来大学读书,交了学费,在自己的校园里却不能保障安全,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北京证泰律师师事务所张凯律师认为,既然学校在生活区门口有“限速5公里/小时”、“外来车辆禁止入内”的标志,这就代表学校与学生订立了一种契约,告知学生生活区内是安全的,因此“河北大学要为学生的安全负责”。
疑点十:如何定性
10月24日,李启铭因涉嫌交通肇事犯罪被望都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而北京证泰律师事务所张凯律师认为,此案不属于一般的交通肇事案,更不能适用于《交通安全法》,而应该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
张凯律师指出,首先是车速问题。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生活区限速5公里/小时,而肇事车辆远远超过此速度,是明显的故意放纵行为,而交通肇事罪只是一种过失行为。
张凯律师说,速度鉴定书上写着事故现场未发现明显刹车痕,这说明肇事者在撞人前后未采取任何制动措施,性质特别恶劣。
第二,此次事故发生在校园里的道路,相当于社区内交通,不能与普通大众交通相比。发生如此恶劣的事件,更应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理,保障校园安全。
多位目击者告诉本报记者,事发路段是武术协会传统的训练场地,事发当天恰好为周六休息日,训练人数少,如果是平常训练时间,“后果不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