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视线
全国多地血荒背后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京报  2010-10-29 04:0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缺血”的焦躁

  有时准备好手术用血了,抢救垂危者又用掉了。做不了手术,家属会“围攻”医生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董伟群,这段时间焦头烂额。她每天的压力不仅来自急需用血的病人,医生也会向她抱怨。

  她说,血荒从年初就有苗头,“我们去血液中心要血,他们都不会给足。”

  医院每天储备A、B、O型血各3000毫升,但最紧张的时候只有300到600毫升。“一台手术都满足不了。”

  做不了手术,病人家属会轮番“围攻”医生,“为什么不多弄点血?”家属的愤怒,甚至让有的医生无法正常工作。

  一个动脉瘤患者,病情突变,肿瘤很可能破裂,急需手术。但手术需要1200毫升血液,当时库存只有300毫升。

  “暴躁的家属一次又一次找到医生,声称要投诉我们。”董伟群回忆,医院通过血液中心从其他医院紧急调来血液,才完成了手术。

  据介绍,以前手术前一天血液就会准备好。现在就算准备好的血液,经常由于抢救垂危病人用掉了。第二天要手术时,主治医生和家属会被告知血液不足不能手术。

  这时候无论家属还是医生,都会焦躁。

  董伟群介绍,以前术后的止血过程,交给年轻医生做。现在,都是主任医生亲自上阵,目的是节约用血。

  一位老人要做前列腺手术,没有血液储备。由一名主任医师从头做到尾,“还好没有大出血等意外,否则就难说了。”

  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介绍,20年前,昆明市每年用血量七八吨,现在要50多吨。目前昆明市临床用血量每年递增10%,采血能力虽也有增加,但跟不上需要。

  董伟群认为,用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病种的出现。不过,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认为,医院有些临床适应症方面把握不够合理,不需要用血或可少用血的手术没把握好,也造成一定浪费。

  昆明市血液中心要供应全市260多家医院用血。

  李开红介绍,血荒从9月底开始变得严重,“从没出现过这种极度缺血的情况”。

  她介绍,2006年、2007年库存相对好,只有过年和暑假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今年七八月份的采血量与同期相比要下降很多,国庆期间,采血量则比去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

  学生搬离带来血荒?

  11万大学生搬去了大学城,城中村改造让务工人员离开了市区,被认为是血荒的直观原因

  对于昆明血荒的原因,李开红认为是因献血的主体人群,发生了流动。

  她介绍,今年,昆明约有11万的大学生搬到距市区20多公里的呈贡大学城去了。

  她说也曾想让采血车开去呈贡,但大学城分散,采血车开进去也不知道停哪好,“也不是我们想进就能进的”。

  此外,昆明的城中村改造,使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分散到了更远的郊区,李开红认为,这无形中又流失了一批献血者。此外,这段时间天气差,上街的游人减少。也导致了采血困难。

  事实上,采血的硬件条件不足,献血地点少、献血不方便,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杨通汉介绍,昆明的5个采血点已设置多年一直没增加。北市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一直没有采血点。“我们正在报批,新增采血点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需经政府批准。”

  正在全国推行的献血屋,昆明目前还没有。邻近的成都市,每个区有两个献血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献血屋由政府承建,交由血液中心使用。

  杨通汉认为,昆明市如果有4到5间献血屋,按照每天采血20到30人,几乎能解决掉血荒的问题。

  目前这一立项正在审批中。知情人说,申请报告已打了三年了,还没批下来。

  李开红说,因为属地管理制度,血液中心不能到下面的地、州去采血,而且这样会把缺血压力转移到地、州。到其他省份调血也不太可能,附近省份也不能确保血液充足。而且还要考虑血液安全,“一般是不准异地调血的”。

  关于无偿献血的属地管理制度,据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介绍,在日本、美国一些国家,不同地区可以进行调剂。目前在我国,只有遇到重大事件时才会跨地域调剂,比如汶川地震后。但从实际来看,我国的检测水平和设备都已经比较好了,应该建立调剂机制。

  不过,一个现实是,血荒在我国各个地区普遍存在。李开红觉得,要解决血荒,“还是要从本地群众抓起”。

  不献血的N个理由

  调查显示,不献血者最担心的是传染疾病。此外他们担心献的血会被拿去牟利

  综合媒体报道,血液来源单一,是目前国内各地的普遍现象。

  “目前学生献血占到30%,外来务工人员献血占到30%,常驻人口即教师、军人、公务员等只占到40%。”李开红介绍,逢年过节,学生和务工人员会离开也会导致血荒。

  杨通汉认为,如果这个结构能调过来,常住人口献血能占到60%,血荒会缓解很多。他说,目前全省一年有30万人次无偿献血,其中昆明有10万人次。假如昆明每年有15万人无偿献血一次,每次300毫升,就不会出现如此紧张的局面。

  作为采血组长,赵建海感觉,外来务工人员相对有忧患意识,因为无偿献血之后自己可以无偿用血。常住人口,则没有这样的忧患意识。

  血荒出现后,杨通汉到医院了解情况。病人家属得知他是血液中心主任后,围住了他。质问为什么不发血给医院。他问,你们平时献血吗?都说,不献。

  “这不就是没血的原因吗?”杨通汉感到愤懑:平时不献血,用时觉得谁欠了他的。

编辑:温磊
一键转帖: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