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客服网站公布了新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和 《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内容,新规将于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儿童票标准提高10厘米,调高为1.2~1.5米。<<<<<详细
这是与民让利的好消息,却也引人反思:这到底算是铁道部的恩赐,还是儿童公民们本该得到的权益?如果说是恩赐,在逻辑上讲不通,全国儿童的权益怎么能掌握在铁道部手里?可如果说不是恩赐,为什么这种尺度“突然”就升高了,而其他领域比如公交、航空、地铁、旅游、娱乐等都没有听说会跟进?
面对铁道部更人性化的规定,舆论一片“早该如此”的好评。据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也大有改观。很多发育较早的高个子儿童,早早从“免票区”被挤出来,而早早“享受”成人待遇,这让《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规定的儿童保护与福利精神大打折扣。更糟糕的是,到底怎样确定“免票线”“儿童票线”,各地区不一样,各行业也不一样,有的一米一,有的一米二,还有的一米三;有的看身高,有的看年龄,有的什么也不看干脆没这优惠……总而言之,各自为政,各打算盘,各有小九九。
各自为政的结果就是“优惠底线”不断收缩。有些公交公司、旅游景点乱出“部门规章”,不仅不肯随着儿童发育提高“身高线”,反而利用各种借口挤压儿童的福利空间,这种标准混乱诱发了很多争执,公交车上、景区门口常有家长为了“儿童票”问题与管理方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对孩子也有很多负面影响。这不难理解:既然儿童票尺度不同的背后,是地区与行业利益的多寡,尺度放宽一厘米都如同在其心头割肉一般,我们很难光靠道德自觉,就让大家都能“全心全意关心下一代”。
所以,中央政府应该站在国家层面,统一出台公共场所关于儿童票的各类标准,并作为硬性规定全国执行,充分释放对儿童的人性化关怀。记得铁路部门2008年微调儿童票上限标准时,有媒体采访旅游、客运等行业为何不“跟进”,相关人士一致表示“未接到调整通知”——— 他们能接到谁的通知?谁又有权给这些行业下通知?老百姓以及儿童家长们“通知”显然是没人搭理的,或许唯有国务院甚至全国人大通过明细的立法,才能将附着在儿童票上的福利有一个统一而且规范的落实。这事儿不能光靠经营单位的“自觉”与“恩赐”。
此外,儿童票操作模式也应认真研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年龄为标准确立儿童优惠的,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就采取这种办法。因为单纯以“身高”为标准有很多不确定性,发育较早、身材偏高的孩子“吃亏”;况且儿童平均身高隔几年就有变化,规章变化却迟迟跟不上。这些显然不科学。当然,也有人说光以年龄为标准太麻烦,你不能让孩子坐个公交也揣着户口簿不是?综而观之,要把人性化做得更彻底,可以考虑“身高与年龄相结合”的标准思路——— 要么站出来量一量,要么提供年龄证明,只要符合一项便享受福利。对于素来被誉为祖国未来花骨朵儿的儿童,多让点利才是正道,不能过多地“算计”他们。
希望铁道部这次偶然“微调”能形成一个冲击波,促使中央相关部门重新审视儿童票的乱象,尽早确立统一的标准与更为人性的执行办法,把儿童的权益还给儿童,而不是如同唐僧肉一般被随时惦记、四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