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前的“护城河”现在已经被填平了。本报记者 程艺辉 摄
云信网11月1日报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在每天早上,赵兴的母亲都要在自家佛堂前念经3小时,祈祷家人平安。因为,位于城中村赵家堆的房屋要拆了,因为赔偿问题迟迟与拆迁方达不成协议,他们成了赵家堆的钉子户。
一个月的钉子户生活虽说有些苦,但是赵兴说“不这样又能怎么样?”。日前, 记者再次来到赵兴家。10月30日晚上,有挖掘机来到赵兴家门口开始填水沟。
支持改造但是赔偿有些低
赵兴一家正式成为钉子户是今年9月底,9月25日,赵家堆拆迁区拆迁接近尾声。
“城中村改造,我们支持。但是赔偿有些低。”赵兴承认自己是钉子户,2009年底,关于赵家堆要拆迁改造的公告第一次贴到了村里,他心里也很乐意,他觉得城中村的生活环境不好,改造就改造吧,只要补偿合适就行了。
但是赔偿问题迟迟没有和拆迁方达成一致。
14日凌晨4时左右,他们一家3口睡在屋里,突然有人拿砖头砸窗户玻璃,赶紧起来去看,发现一楼大门被人用钢筋绑住了,门上还被泼了粪。打电话求助,是一些朋友赶来从外面扭开了绑住大门的钢筋,门才得以打开。
先前木板进出后来要过“护城河”
赵家堆村已经不存在了,只有房子的门牌号告诉来者这里曾经是赵家堆。
围墙一角有个一次能容一个人钻过去的缝隙,缝隙里面是一个高约5米的土堆,只有爬过土堆,才能看到里面有两栋房子。
两栋房子各是(6层),相距100米,房子的不少窗户玻璃都已破碎,两栋房子最大的特点是在房子外面都有一圈宽约3米,深约5米的大沟,沟里面雨水深约1米,俨然是个护城河。
沟是10月18日才出现的。当天上午10时,赵兴发现有人开着挖掘机在他家房前挖沟,还有几个穿迷彩服的人站在旁边,挖掘机一直工作到下午。
“刚开始沟不宽也不深。”赵兴出门时借着木板进出门还是轻松的,随后几天,赵兴看见又有人开着挖掘机在他家房屋周围挖了两三次,“最后一次是10月25日”。
“挖,宽点,深点。”赵兴母亲那两天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了。
孤岛生活 80岁老母半月未出门
断水、断电、挖“护城河”,赵兴过了将近半个月的孤岛生活,年逾八旬的母亲已有一个多月没有跨出房门一步。
爬上5米高的土堆,再爬下土堆,踩着用一些石块铺成的路步行3米,然后再爬上2米高的土堆,这才到达赵兴的家门口。
赵兴家房子外面,墙壁上的管道已经断成好几截。家里面的地有好久没有拖过了,堆放在卫生间的衣服都有味了。
对于赵兴的坚持,其他已经搬走的拆迁户自愿给予了物质上的支持。“家中缺菜、缺水或者缺其他的东西,一个电话他们就会买了送过来。”
而对于最紧缺的水,赵兴常常是去隔壁加油站用塑料桶接来。家里人经常是洗完脸的水用来洗脚,洗完脚再用来冲厕所,至于洗澡洗衣服,直接不敢奢望。照明用的也是蜡烛。可赵兴说这不算什么。现在,赵兴的老婆和母亲和他住在一起,80岁的老母至今已半月未出门。
装满液化气存了200斤汽油豁出去了
窗户玻璃被砸破,门上被泼粪便,赵兴母亲卧室的玻璃窗出现弹孔。
这些征兆让赵兴很警惕。除了每晚睡前用松木抵住大门,半夜还要起来爬在窗户上看看外面有没有人。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在每天早上,赵兴的母亲都要在自家佛堂前念经3个小时祈祷家人平安。“我虽然老了,但是我不糊涂,我知道我对抗的是谁,可我不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