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
本次人口普查被称为“史上难度最大的一次普查”,其中,入户难是普查的第一道门槛。到底有多难?有广州媒体记者跟随3名普查员实际体验发现,多数家庭只对普查员开出一条门缝,角度不超过30度,居民多表现出较强的戒备心理。(11月2日《南方都市报》)
“门开一条缝”、“角度不超过30度”,的确相当尴尬。连门都难进,入户普查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统计局规定“人口普查对象不得拒绝入户登记”,甚至表示 “民警帮忙叫门”,似乎也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不可否认,“门开一条缝”所折射出的居民戒备之心有些过度。不过现实中,一些入户骗局甚至抢劫的案件例证,使得“不给陌生人开门”早成了保护家庭安全的最基本原则。居民的戒备之心显然并不能因为“人口普查”便有所放松,会不会有人假借 “入户普查”的名义入户犯罪,是很多人多少会有的忧虑。如此背景下,“警察帮助叫门”或许能帮真普查员做个信誉 “背书”,让心怀忧虑的群众多几分安全感。当然,话说回来,对于警惕性实在过高而拒绝迎客的家庭,或许也应该想一些应对办法:比如普查员备个小桌板站在门外填写表格,也一样能达到统计人口信息的目的,不希望因为“普查对象不得拒绝入户”制造不必要的摩擦。
其实,具体执行普查工作的社区街道及居委会理应与辖区的居民接触频繁,交往频密,这项入户调查工作也本该相对容易推动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门开一条缝”也暴露出日常社区工作的缺位。当社区居民之间缺乏起码的交流沟通,本该与社区居民成为老相识、老朋友的社区工作者,现实中却更多是社区居民眼中的陌生人,需要入户时却遭遇“门开一条缝”,还真不能怪居民太戒备,社区人口普查员为何会被社区居民当作“陌生人”,背后的社区工作缺位,恐怕更应反思与检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