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访问题都是“民告官”案件
一批又一批访民被关进秋菊山庄后,陇县政府也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前述张永青与3位政府工作人员对话中,宋也曾当面跟张讲,县上主要抽调了公安、法院、检察、司法、信访五家的工作人员上山,每个单位都有主要领导挂帅,所以,在最繁忙那段时间,山庄上下两个院子都住了人,总共有70来号。
然而,访民反映,如此之多的干部被派到山庄,除了监管他们的行动并迫使其写下保证书之外,对于各人上访的问题,从来不过问,也一直没有人出面解决。
而访民的心结也正在于此。访民说,他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可能并不大,但找地方政府和干部说理,要么推诿要么置之不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好选择信访道路,并一级一级上访,最后把小事上访成了大事,“上访的根源就在这些基层干部对我们的问题不管不问,现在他们还是这个思路。”
张武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牙科乡老家开办了一家小型木器厂。儿子张永青说,生意正红火的时候,却因为跟镇政府的一些纠纷,多次被断电,后来实在没办法,只好将厂子迁到城关附近。
干了几年,厂子这一片地被政府征去盖廉租房,政府就出面跟张家商量,指定一块面积两倍于厂地的土地补偿张家。张家觉得条件合适,就在协议上签了字,然后计划在新址上重盖房。但在投入10多万元开始建房后,地基屡次开裂。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块地是修公路时填埋起来的,地基本来就是松土。
张永青说,他们觉得受了欺骗,要求政府考虑地基实际情况和张家的损失,并请求重新协议,但被政府拒之门外。眼看道理讲不清,损失又十分严重,父亲只好一级一级找上面,要求重视并解决,直到最近一次。
严敏娟从1998年起,在陇县城关镇以代课教师身份任教,起初月工资只有100多元,一连干了近10年,工资最高时也不过300多元。严之所以坚守在教师岗位上,一是她对这份工作充满感情,二则也设定了做教师的人生规划。所以,严一边教书一边自修,2002年,她就取得了自考大专学历,一年后又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2004年,陇县公开招考教师,严敏娟参加了。但她说,那次招考成绩只是个幌子,实际每位交35000元就可转正上岗,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些内幕,所以没被招录。
严敏娟拿不出证据证明她所知道的那些内幕,但后来的2005年至2007年间,她不断看见一些学历不合格、专业不对口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进了陇县教育系统,而她仍然没有机会转正。
2008年,全国清退代课教师,严敏娟被刷下来,相反,她看见一些进入教育系统才两年多的人,因为有关系,都顺利转正了。
自此,严走上上访道路,指望上面能够明察陇县教育系统的问题。
邹俊峰也是有苦说不出。邹是甘肃人,在陇县县城街道上租了一间房子开了家小饭店,后来与交通局方面发生纠纷。邹说,“2005年12月12日,县交通局干部与民警等30余人冲进我店,见物就砸,打伤我妻子,我多次拨110电话,但始终未有人出警。”
挨了这次打砸后,邹把一纸状子递向法院,告行凶一方及110,但前后跑过多个部门,无人受理。邹说,他的苦处正在于,“你不管我说的是不是事实,最起码得先立案吧,你不立案,我想找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我能怎么办。”
据《瞭望东方周刊》统计后发现,上述10余名陇县访民所上访的问题,大都涉及房屋强拆、补偿不到位、教师任用不公、司法腐败、官员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全是“民告官”案件。
访民的感受是,政府工作人员一听到“民告官”的案件就很敏感,大多没有耐心听他们把事情讲完就开始打发他们,这让他们感觉“底下干部屁股已经坐歪了,跟他们有理都说不清”。
“解决了县委、县政府的‘老大难’问题”
访民迁怒陇县政府和干部一边撇下具体上访问题不解决,一边又强势打压其上访,致使冤怨堵塞,进而持续上访。陇县方面则否认了访民的这些说法。
陇县全县信访工作归口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10月12日下午,本刊记者来到县政法委,遇书记外出,后政法委指定专人负责介绍相关情况。
政法委干部讲,县里前几年信访形势确实比较严峻,但现在已经整体好转了,而这种转好的局面正得益于县里规范上访秩序的相关工作。一位干部甚至认为,目前县里一些访民之所以缠访不断,与前几年县里个别访民通过上访获得了好处有关。这位干部同时不赞成为了息事宁人,通过给访民一些利益倾斜来化解矛盾的做法,他认为这些做法可能招致更多缠访。
“你们在对待一些出省上访人员时,采取集中到秋菊山庄这种办法,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底有没有效果呢?”本刊记者问。
对这一问题,政法委干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解释说,这主要是让信访人员加强学习相关信访条例。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注意到,从陇县对外公开宣传看,在解决信访问题上,县里也曾推出一些举措,旨在从源头上排解危机,比如法院推出的“一村一法官”,在村里建立“法务厅”,同时安排政法、行政机关等14个部门进驻信访大厅,做到办公“一厅式”、服务一条龙、解决纠纷一体化。
然而,实践层面的情况是,旨在“规范上访秩序”的强硬管控似乎更能解决具体的信访事件。《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陇县推动了秋菊山庄这样的管控举措,还划出专项财政资金和政府编制,专门成立一支维稳大队,来援手处置县里的信访突发事件。
陇县方面资料显示,2010年7月,陇县公安局成立维稳大队,“大队共有警力34名,其中公安民警4人,协警30人。”
吃财政的维稳大队甫一成立,其“功效”便迅速显现。资料进一步列举,“7月19日,由于企业改制遗留的问题,原陇县种子公司40多名职工集体到宝鸡市委越级上访,接到县局指令后,维稳大队抽调精兵强将迅速赶赴宝鸡,通过个别谈话,积极疏导,讲明政策,宣传《信访条例》,及时将40多名非法上访者劝回。并连夜成立了‘7·19’群访事件专案组,先后传唤审查相关人员12人,扣押有关书证物证4件,彻底查清了这起事件的前因后果,及时妥善的处置了事件。同日, 底下镇王马咀村村民王民生等24人因村庄道路问题到陇县县委闹访,严重干扰了县级职能部门的办公秩序,维稳大队紧急出动,耐心宣传政策,细心教育引导,并及时与底下镇镇政府联系合理解决了群众诉求,及时排除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陇县方面统计后认为:“陇县公安局维稳大队成立以来,共处置群体性事件6起,涉及人员90人,处置非法缠访、闹访事件25起29人,强制带离现场训诫教育17人。从而有效地维护了陇县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解决了县委、县政府的‘老大难’问题。”(作者:康正)
华商网友多次发帖曝光“秋菊山庄”:
雷人的关山牧场之行,秋菊山庄客房竟偷偷安装摄像头
雷人的关山牧场行续——秋菊山庄对网友进行威胁和侮辱恐吓
再曝秋菊山庄:居然是关押上访群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