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热线反馈
不少LED屏路况信息太远 对司机择路没参考价值
“的哥”薛师傅:很多LED显示屏上显示的路况信息往往太远,对司机择路没参考价值。
昨日上午7时30分,薛师傅的车行驶到南稍门十字时,堵了。他在显示屏上瞥了眼:“太乙路车流量大,请司机朋友谨慎行驶”。薛师傅有些恼火,他说:“谁能在两分钟之内到太乙路啊?都不报点有用的!”薛师傅说,西安的LED屏提供的路况信息离事发地较远,司机需要的是3公里以内的路况信息。
李女士:二环以外设大型停车场,城墙内只允许公交车和出租车行驶。
李女士是政府退休干部,多年前去日本出差时发现东京城内车辆特别少,即使接待外宾也是乘坐地铁。李女士建议,将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变为步行街,只允许公交车和出租车进城,再在二环以外设立停车场,上班族将车开到停车场后转乘公共交通工具。
康先生:在立交桥路口安装摄像头,监督抢道车辆。
康先生开车时发现,一上立交桥,很多车辆便开始从旁边抢道,压住了后来车辆的车速,大家谁也不愿意让道,导致车辆“上桥必堵”。他建议在立交桥路口安装摄像头,将插队的车辆拍下并处罚。这样一来,大家按顺序上桥,通行速度就可以保证,拥堵自然不会发生。
为什么要公交优先
据了解,在多种城市交通构成中,城市公共交通在占用道路空间、道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三个方面,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辆大公交车可以运载100名乘客,小汽车则需要30至50辆,道路占用长度增加近9倍,油耗增加约5倍,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多可增加15倍左右。
再则,公共交通是解决低收入人群出行难的基本保障,世界范围的研究表明,对低收入家庭而言,交通费占收入的10%至12%,超过12%就成为负担了,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低价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也体现了社会公平。
因此,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私家车利用率低
据相关资料介绍,相同面积体积,私家车可能只载1个人,公共车至少可载4个人,由于我国城市家庭均为2~3人呈小型化结构等因素,在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私家车在上下班高峰期所载人数几乎均为1~2人,即车载率总是相当低,这无疑是对紧缺交通资源极大的奢侈浪费,也是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交咋优先
缓解交通拥堵,全世界的国家恐怕都是一样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马旭认为,公交优先,首先相关配套设施要建好,比如公交港湾、公交专用道、公交枢纽。
目前,西安也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成了长13.6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然而,公交专用道的利用情况却不甚理想,社会车辆占用公交车道、公交车不走专用道的现象屡见不鲜。
公交专用道未能充分利用,主要原因是公交专用道上临时路障多(如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装卸货物、出租汽车上下客、社会班车占用公交专用道停靠等);非公交车抢“跑道”及站点性拥堵。
记者了解到,我国的城市公交专用道基本都是在外侧机动车道上开辟,公交车辆因受沿线车辆出入、停靠等干扰严重,实际上不能获得完全的专用路权。
有意思的是,昆明在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建设开通了国内首条内侧式公交专用道。据称,在交通特别拥挤、横向干扰严重的市中心,公交专用道置于行车条件最好的内侧机动车道,可使公交线路运营畅通无阻。
目前,在北京、杭州、厦门等城市,已经建设了最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BRT)。快速公交车道不同于现在的公交专用道,位于车道的最内侧,与社会车道用栏杆隔离,公交车门设置在左侧,快速公交和社会车辆在交叉口由信号灯进行控制,乘客通过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出入公交站台。就西安目前的公共交通状况来看,建设更多更完善的公交港湾解决公交排队进站出站问题,也是一个紧要的问题。
目前咋调整
马旭说,除了对公共交通硬件上的投资外,管理部门也将在地铁时代到来时,对西安的公交线路进行一次优化。
网友“宁烨”说,西安也可以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习,在中轴线、二环、三环等路段实行大站快车,加速车辆周转速度。其实每年的冬运期间,西安公交都曾尝试过大站快车,比如600路沿线只选择北门、钟楼、南门、体育场、小寨等大站停靠,但大站快车并未成为定势。
马旭说,地铁二号线开通后,将考虑把与地铁线路重合的线路进行两端断开。以26路为例,本来是从植物园至公交六公司西区,但该线路从小寨一直到龙首村,走的都是中轴线,地铁开通后,有可能会将这样的线路实行两端对开,作为地铁运力的有效补充,进行客流的快速周转。
另外,有市民建议说,个别公交线路设计不合理,西安周边郊县的公交车一直能开到火车站等市中心,也是加重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从蓝田许庙开过来的公交车,能一直到火车站。这部分线路完全可以调整到市区周边,让这部分客流再进行市内公交换乘。”针对市民的建议,马旭表示,不仅是这些郊县线路,目前西安市几个大的客运站都在二环周边及以内,客运班车频繁进城也会造成拥堵。
下一步,西安市东西南北四个客运站将迁至三环附近,届时客运站的配套设施里将建成公交枢纽、公交港湾等,郊县线路和客运客流将在这里换乘,减少更多的车辆进入市区。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段晓宁 采写
拥堵个案
相差不到一分钟 不走地下通道偏偏横穿马路
市民李先生反映,大雁塔北广场经常有行人横穿马路,不走地下通道,导致喷泉表演前后拥堵严重。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大雁塔北广场,广场东侧的防护栏已经被撕了两个口子,附近的环卫工人称,口子是两个月前被撕开的,就是为了横穿马路。路上车辆的时速大都在40公里左右,但很多行人依然不顾车流穿行而过。
广场西侧,协警姚女士在小寨东路路北忙着劝阻行人走地下通道,但有些行人还是要横穿马路。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说:“不想走地下通道,因为上上下下太累了,还是穿马路快点。”记者随即测试了一下,发现走地下通道从小寨东路路南到路北需要1分30秒,而一位男士横穿马路则花了40秒,仅仅相差了不到一分钟。姚女士说,行人横穿马路不仅危险,还会造成行车拥堵,使整个交通陷入恶性循环。实习记者 赵瑞利本报记者 贾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