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西安与5古城推动城墙申遗 专家称提高国际知名度
http://news.hsw.cn    来源: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2010-11-17 09:3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本报讯 (记者吕华 实习生李丹) 南京、西安、荆州、兴城以及大同、临海六座城市近日呼吁更多城市联合推动中国明清城墙申遗,专家学者呼吁政府积极参与城墙保护。

  2006年,国家文物局重新公布的申遗预备名单,将南京、兴城、西安、荆州四城市捆绑申报的“中国明清城墙”列入其中。因大同(古城)及临海(台州府城墙和桃渚城)两座城市有申遗意向,于是加入中国明清城墙保护的行列中,近日六座古城聚集南京就城墙保护管理、科研及立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近年来,六座城市城墙保护都有了长足发展,如江苏省人大通过了《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并将于12月正式施行;西安市在2009年引入城墙管理与运营分离的新管理机制;荆州市仅各级投入的城墙维修资金即达4000万元。但是每座古城面临着城墙保护方面的诸多难题,如城墙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城墙修复技术、监测管理、立法规划、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城墙与文化旅游、环境景观建设、申遗工作推进等,专家学者强烈呼吁各级政府积极参与保护城墙,理顺体制,加强立法规划。国内其他地区如寿县、崇武、襄樊等地都有很有特色的古城墙,因此六座城市呼吁能有更多有特色的古城加入申遗队伍,加快申遗步伐。

  相关链接

  申遗有哪些好处

  根据规定,联合国对列入世界遗产的文化、自然景观给予3项保护:不分国籍,都受到联合国成员集体保护。战争情况下不得列入攻击范围;提供本国所不具备的专家、技术、仪器等帮助;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此外,世界遗产可极大地提高遗产所在地的国际知名度,并带来可观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西安“丝路申遗”环境整治逐步展开

  6处14个文物点建立申遗档案

  本报讯 (记者程慧 见习记者肖夏 实习生刘玥) 昨日,市政协视察我市丝路申遗工作。记者获悉,备受关注的“丝路申遗”明年将接受验收。目前我市主要申遗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已逐步展开,同时申遗档案建设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6处14个点已建立档案监督机制。

  6处14个点进入名单

  目前“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家文物局确定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6个省、自治区的48处文化遗产进入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其中陕西12处。作为公认的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西安市有6处14个点名列其中。根据计划,我市成立了“西安市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筹备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申遗各项准备工作。

  申遗点环境整治逐步展开

  环境整治是申遗的重点。据了解,在西安市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6处14个点中,大雁塔、含光门遗址、延平门遗址环境状况较好;西市遗址博物馆周边的环境整治现已基本完成;兴庆宫遗址、兴教寺、大秦寺、鸠摩罗什塔等4处遗产点已纳入我市“重点旅游景点周边环境整治项目”一并实施。小雁塔、明德门遗址、天坛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和大清真寺是此次申遗环境整治的重点。

  目前,我市主要申遗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已逐步展开。历时三年整治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今年开园,并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首批24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汉长安城遗址环境整治,对近16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完成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招投标,将于近期开工,基本完成了未央宫前殿遗址周边环境整治;清真寺环境整治,目前已完成化觉巷更换棚顶、整理电力电缆以及部分建筑物立面整治工作。目前我市各个申遗点申遗档案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形成6处14个点的档案建立监督机制,各个遗产点正积极建立申遗档案。

编辑:温磊
一键转帖: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专家为西安缓堵出招:城墙内应该只让公交车通行   10-10-30 08:39
·西安转晴空气质量上升 男子城墙下弹奏“冬不拉”   10-10-28 03:16
·重阳节古城墙上千名老人健步走 登高望远贺重阳   10-10-17 07:59
·敞篷环游城墙巴士起航 全价198元灵感来自纽约   10-10-03 19:37
·西安首条敞篷巴士观光路线开通 主要绕古城墙环游   10-10-01 08:22
·甘肃新人西安城墙上拍婚照:把西安留在爱的记忆里   10-11-12 04:33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