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三部委首次联合主导的年度土地问责大幕拉开在即。最新消息显示,本轮问责对象可能涉及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国土部部长徐绍史此前表示,土地违法违规比较严重的地方政府负责人将受到党纪政纪处罚,如果是触犯刑律的话还会受到刑事处罚。
随着时间的推移,“7月督察,8月约谈,9月问责”的土地问责时间表,早已成“神马都是浮云”。而徐绍史也曾强调,约谈问责工作估计要在11月份,最晚在12月份,年内肯定要完成,不会爽约。这眼看着11月也过去了,现在再无退路可言了。
姗姗来迟的“土地问责”风暴,再次被提上日程,如果一定要在年内完成的话,时间势必很紧张。按照此前的解释,因为今年首次覆盖全国2859个县,工作量相比往年有所增加,不少数据需要地方核准和确认,致使问责日程延期。那么,既然今年准备时间长,覆盖面广,更要严格审核,切勿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令“土地问责”沦为一场秀。
近年来,光是开发商囤积闲置的土地,就达到12亿平方米。如果加上各地空置的开发区、产业园等,想必更是一个天量数据。而根据国土部的公开数据,可以看出,地方政府是土地违法违规事件的主角,甚至与开发商捆绑成利益联合体,共同进退。“土地问责”将矛头指向地方政府负责人,亦是找对了对象。如果真的将问责落到实处,将党纪政纪处罚、刑事处罚做到位,相信一定能起到警戒效果。 江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