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对着镜子,脖子上长出了密密麻麻的湿疹,让她感觉很闹心,而更让她闹心的是这恐怕会影响到当天的相亲。把有限的假期,投入到无限的相亲中,成了文文2010年的生活主旋律。
文文今年芳龄“二八”,可这不是古话里的16岁,而是真真正正的28岁。一年52个星期,文文有52天的假,再加上清明、五一、端午、国庆、春节,文文休息的时间总共有60天左右。其中用来相亲和约会的时间却足有40天,占去了三分之二,文文自嘲着说:“每到假期,要么是在相亲,要么是在约会的路上。”
最怕见到母亲哭
文文在都市长大,爽朗的性格很容易和人接触,也很有亲切感。得知记者要采访相亲,她同意记者跟她一起去一趟。
见到文文是在她位于辽阳西路与福州路交界处的家中。她虽不是那种第一眼就让人心动的女子,但1.68米的身高,苗条的身材,大大的眼睛,怎么也算得上是第二眼美女。文文也有不错的职业,在一家日企当中层,月收入近万元,父母已经退休,家里有两套房子。用文文的话说,算不上大富之家,也能算是个中产家庭。
让文文感觉到结婚紧迫感的是她的妈妈。“从2008年开始,我妈一看见我就哭,就因为我没对象急得慌。眼瞅着我爸妈同事们的孩子都结婚了,就剩我一个了,我妈急了,恨不得我明天就嫁出去,可这种表达方式都快把我逼疯了。另一个让我崩溃的是亲戚朋友见面就问我有没有对象,好像我就是没人要的怨女,是商场中的滞销产品。现在我出门都害怕碰见熟人。”文文边说边给自己化了一个淡妆,扎了一条围巾用来遮住颈部的湿疹,穿了一件黑色的羊绒大衣,再搭上过膝长靴。
文文的自怨自艾也招来了母亲的回应。正在包饺子的文文母亲大声抱怨起来,“你就挑吧,早晚嫁不出去。以前给你介绍对象你不谈,现在这么大岁数了,你还挑三拣四,你当你是七仙女啊。”
择偶标准的没落
和文文出门,一起来到了要约会的咖啡馆。“大学时谈了一个男朋友,可惜大学毕业后各奔东西。”大学毕业后,文文进了现在工作的日企,为了事业上的发展,文文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工作上。时间一晃而过,文文的付出也在2008年得到了回报,终于成了公司最年轻的中层。这时文文总算想起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我本以为凭自己的条件找个称心如意的对象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可真没想到过程这么艰难,就像红军长征。”文文最初的理想对象是有车有房,月薪比她高一点就行,最开始接触的都是朋友给介绍的朋友。“真正谈起来时才发现,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达到我的标准的大都年过30,而年过30的大都早已"名草有主"了,偶尔几个达标的还不投机。”令文文至今印象深刻的一名男士开车带着她去看电影,为了找一个免费车位转了三圈,仍不舍得花3块钱的停车费,这让她当场就打消了谈下去的念头。
“我现在的择偶标准早已经改了,不要求事业有成,只要求人品好,有发展前途就行,至于硬件早已经不在我的考察范围内了,车房我家都有。我妈常说,莫欺少年穷,可你说都到这年龄了还能算少年吗?”端着咖啡,文文暖了暖手,看得出来文文有一丝惆怅。
又一次失败的相亲
快到约定的时间,记者换了座位。走进文文包间的这个男人1.76米左右,戴着黑边眼镜,人长得很干净,拎了一个黑色的包。10分钟后,这名男子就匆匆离开了。
“这不是最快的,最快的一次我看了对方一眼就直接转身走了,感觉不对。”文文叹了口气,“这个男的我大概是去年参加一个相亲会时见过,原来他也在婚介所报了名,婚介所给我们两个人安排了相亲。这个男的条件挺好,但就有一点我受不了,小拇指的指甲太长,还习惯性地用小拇指的指甲抠耳朵,我看了都吃不下饭去。”对于相亲已经身经百战的文文习惯了从细节看一个人,经常因为一两个小细节就向对方说了拜拜。一个文文常问的问题是对方有什么目标,而不是理想,理想对于文文来说早已成了饮鸩止渴。
“我的相亲对象有三个来源,一是家长亲戚介绍,再一个是婚介所推荐,还有一个是朋友圈里给说的。”这三个来源里,文文认为最多的是婚介所的,最靠谱的还是朋友圈里介绍的,而最不靠谱的就是家长介绍的。“家长大都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所以最不靠谱。”文文现在一听家长介绍就头疼,见面的感觉经常是两条平行线,完全没有交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