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清波
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对此,民众见仁见智,赞赏者认为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最好代表,反对者则认为孔子不仅不能完全代表中华传统文化,且儒家思想的许多内容对于今天建设民主法治社会是有害的。
应该探究的是,这尊孔子雕像的落成,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我倒是觉得:为了表现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更为了尊重公众多元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老子、韩非子、孙子等诸子百家,以及后世的诸多思想家,都应该获此殊荣。
也就是说,用来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必只有孔子,而完全可以是一幅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群像。没有任何理由说,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只能用一个人的形象来代表,用古代思想家的群像、其中包括孔子,来代表中华传统文化,这更有利于体现中华文化包容并蓄、博大精深、不断创新的事实,也更有利于启迪国民,我们祖先的思想原本是如此多元灿烂。
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这样的特殊场所,单单树立孔子一人的雕像,这很可能是对人们、尤其是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国人的严重误导,使他们以为中国就是儒教传统的国家,使他们漠视中国历史上众多思想家的光辉灿烂。
诚然,有些古代思想家的学说,在后世远不如“孔教”显赫,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甚至包括秦始皇的焚书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但他们实际上已经沉淀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仍然是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的基因。面对灿若星河的先哲,试图仅仅让孔子一人独尊,既无法满足当前公众多元的思想需求,也不符合民主法治的时代潮流。因此,当一定要在国家博物馆广场上树立雕塑的时候,我倒是更希望它是一组古代先进思想家的群像。(相关报道见A1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