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快两年了,拔两颗智齿,医保卡里的钱竟然不够。”刚刚拔完牙的沈小姐很郁闷,“我每个月收入4000多元,可一年医保卡里的钱也就569.88元,拔两颗牙还要600元呢。”由于四成多的用人单位按照社保最低基数缴费,导致职工的医保金、养老金、失业金等待遇受损。
如果第一次到医院来看病医保卡里的钱就不够,所谓的医保岂不成了摆设?
这则新闻中的沈小姐无疑也是遇到了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积累一年的医保账户里的钱还不够拔两颗牙齿的情况,最直接的原因是单位为她申报的缴费基数过低。按照有关规定,如果按照沈小姐的实际收入计算,她的医保账户每月本该至少有120元进账。然而,为了节省开支,许多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缴费基数。如此一来,单位的负担是减轻了,但实际受损的是参保人员。而且,用人单位如此作为,遭到削减的不仅是参保人的医保待遇,诸如养老金待遇、失业金、工伤待遇等也将无一幸免受到影响。
医疗费用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社会语境下,医疗保障对于参保人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于那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经济能力普遍较弱的年轻人而言,医保卡里的金额更堪称为救命钱。那么,为何一些用人单位如此肆无忌惮地违规削减职员的医保待遇呢?
有人认为,一些用人单位之所以敢于在给员工的医保等福利待遇中动手脚,很大一部分原因与一些求职者在这方面认识不够有关。譬如,很多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时候,只在意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水平、发展空间等情况,却对医保、养老等其他相应的福利待遇不太关心,这无疑给了一些无良的用人单位以可趁之机。此外,有关部门的监管缺位以及处罚不到位也是不容回避的客观因素。
那么,如何才能保障国内众多医保参保者的医保以及其他待遇不缩水、不受损呢?笔者以为,这离不开两个必备的前提条件。其一、各级政府的执政思路要尽快从追求GDP增长转变到全力改善民生,增加民众福祉上来。通过打破大型国企的行政垄断,为中小民企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才能让其有能力为员工提供医保等相应福利待遇,从而从整体上改善国内的就业和劳动环境。其二、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和落实各种劳动保障法规,让那些用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法规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和有效地监管。通过严格的监管和处罚等手段,让那些无良企业从此不敢,也不能在违规削减劳动者医保、养老等福利待遇上动歪脑筋。(张海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