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西安警方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漆木高足豆(资料照片)。 1月11日,西安警方通报称,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秦东陵一号大墓被盗案成功告破,7名参与盗掘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共追缴回被盗国家级一级文物和三级文物11件。新华社发
较量:11件文物悉数追回
抓了盗墓者,却一无所获?刑警们没有轻易接受这样的结果。焦点又对准了老徐、老肖所说的“木头油灯和几个竹片”。
盗墓老板老徐说:“那些玩意儿不值钱。又是死人的东西,放家里不吉利。回徐州的路上我扔黄河里了。”几次交锋,他一直不改口。
刑侦局二处二大队副大队长崔一波觉得,老徐的逻辑说不通:“你为这次盗墓已经花了3万块钱,不管拿到什么东西,说扔就扔了?不吉利,你本身就是盗墓的,还怕什么不吉利?”
最可疑的是“扔黄河里了”。高军说:“如果他说扔垃圾堆里了,反倒比较可信。以我多年办案经验,只要犯罪嫌疑人说的是一个死无对证的理由,那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
崔一波让老徐模拟当时的动作:“你怎么扔的?”
老徐比划着:“我双手举过头顶,就扔出去了。”
“这又不对了。”崔一波问,“一个木头油灯、几个竹片,值得这么费劲吗?你摇下车窗,顺手一扬就行啦!”
老徐终于败下阵来,坦白:文物藏在徐州一间地下室里。
专案组再赴徐州,将被盗11件文物悉数追回,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三级文件10件。
面对“盗墓黑手”的忧思
盗墓贼在秦东陵打开的盗洞又被封闭了,却留下了一连串问题和警示。我国丰富的田野历史文物,正面临着盗墓黑手的严重威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仲立说,盗墓犯罪组织近年来呈现职业化趋势,形成了盗窃、销赃、走私“一条龙”。红外夜视仪、金属探测器等高科技工具也被犯罪分子利用。相比之下,我国田野文物保护的力量却很薄弱。
秦东陵保护面积超过24平方公里,一共只有4名文保人员。陵园大部分区域无法进车,只能步行巡察,转一圈至少得一个多小时,失之粗疏是难免的。由于缺少经费,地波探测报警装置、电子摄像头等较先进的监控设备还无从谈起。
记者还发现,秦东陵园区内建了10多座砖厂,烟囱林立,取土烧砖,不仅破坏了陵园景观,也威胁着文物安全,甚至可能为盗墓贼提供掩护。
“陵墓几乎年年都会被盗,这次只是比较严重而已。”在秦东陵所在的范家村,有村民向记者反映,其他几座大墓也发现过盗洞。
一种广泛存在的麻木状态加剧了盗墓的猖狂。对于多次发生的盗墓活动,文管人员不仅没有及时发现,有时甚至发现了也不报案。而有关部门对文物犯罪的打击力度不足,不法分子常不能得到有效惩罚。
这次追回的被盗文物中,最珍贵的是一只八年造漆木高足豆。在底座上,两千多年前的制造者用篆书刻下了29字铭文。触摸那纤细的笔画,就像触摸到了黄河般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既光彩夺目,又深藏忧思……(本文所提人员姓名,除警方和文物人员外,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