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是最让我心烦的,年初一一过,各种各样的家庭聚会接踵而来,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见面时都会问一句‘有没有男朋友’,‘什么时候结婚’,每当他们问起这样的问题时,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才好。”尤其是在家里的兄弟姐妹都陆续成家之后,陈霄感到压力更大了:“其实我也很思念父母家人,希望早早回家和他们团聚。但是相亲的压力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根本享受不到节日的快乐。”
因为怕相亲而产生“恐归”心理的并不止陈霄一个,从事网络工作的小刘家在甘肃,在西安工作四年来,每年春节,小刘都被类似的烦恼所困扰着。“我最怕家里的亲戚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带女朋友回家’。尤其是我爷爷,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我一回家,老人家就拉着我的手念叨‘我什么时候才能抱上重孙啊’,每到这时,我总是无言以对,场面十分尴尬。”去年春节,小刘干脆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回家:“一个人在西安过春节,虽然有些冷清,至少不用应付家人的‘关心’。”今年,父母早早地打电话来催问何时回去,小刘不敢和去年一样不回家,于是想出了另一招:“我准备找我的一个女同学帮忙,过年期间抽出一天来应付一下我的家人。”虽然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但小刘也无可奈何:“我2011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找到一个女朋友,争取在2012年把婚事确定下来。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带着另一半回家了。”
愁回家
“独一代”小夫妻过年回谁家?
就在没有对象的年轻人纷纷为相亲而发愁时,很多已婚的年轻小夫妻却也有着不少烦恼。作为中国人心目中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团圆”可谓是春节里最重要的主题。尤其是对于常年在外地生活的子女来说,能赶在大年三十回到家中,和父母家人吃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是对自己一年辛苦的最大慰藉。然而,面对父母的殷殷期盼,“回谁家过年”成了让很多年轻夫妻头疼不已的话题,甚至有些家庭还因为这一问题而发生了争执。
“每到过年,我就觉得比上班还累!”24岁的楠楠向记者抱怨道。他和爱人都在西安工作,并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结婚两年来,自己和老公的春节都是在奔波中度过的:“老公的家在河北廊坊,从大年二十九开始,我和老公就开始往公婆家里赶,三十早上才能到达。匆匆忙忙地走完亲戚。到了年初四,又要登上火车回我在咸阳的娘家。初五在娘家住一晚,初六下午就要赶回西安,一个春节下来,像打了场仗似的。”在家家户户团圆的春节里,自己却要加入“春运”大军来回折腾,这让楠楠感到十分辛苦,但为了照顾两个家庭的感受,这对“80后”小夫妻别无选择。
楠楠坦言,自己也试图和爱人商量,能不能一年回婆家,一年回娘家,但立即遭到了老公的强烈反对:“我们两个人的父母都在农村,老公又是一个很传统的人,觉得父母的年龄都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如果每隔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双方父母在感情上肯定接受不了,我们做儿女的也很过意不去,所以就只好辛苦自己了。”但即便如此,楠楠依然感到有些委屈:“每年都是先回他家,到了初四、初五才能回到我家。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不能在家陪父母吃年夜饭、看春晚,虽然爸妈很理解,也不会因此而让我为难,但我心里总觉得挺难过的。”于是,今年年初,楠楠试探性地问了老公一句:“今年能不能先回我家过除夕?”没想到话刚一出口,老公立刻就不高兴起来,并表示这个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这让楠楠很是沮丧:“过年是个喜庆的节日,我不想为了这点小事闹家庭矛盾。为了家庭和睦,只好暂时委屈自己,等以后有了孩子,再另做打算了。”
随着“80后”一代结婚生子,“过年回谁家”逐渐成为了很多独生子女夫妇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在采访中,很多年轻夫妻也都晒出了自己的应对“绝招”,家住西安市北郊的小惠告诉记者,她和老公早在没结婚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问题。于是,在布置婚房时,小惠和老公专门为双方的父母留下了居住的空间:“每年春节,我们就将双方父母接到西安来一起过年,不仅可以和家人团聚,还免去了我们来回奔波的苦恼。”今年春节,小惠更是给一家人安排了去海南的旅行:“在家过年过烦了,就带着四位老人去外地玩一玩。只要父母高兴,我们做儿女的就放心了。”说起保持家庭和睦的“秘诀”,小惠坦言,最重要的是子女和双方父母之间的沟通:“天下父母心疼子女的心都是一样的,在过年回谁家的问题上,不能只想着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双方父母一起商量一个折中的办法,让两个家庭都能够理解,和和美美地过个温馨的年。”(记者 蒋黛)
(西安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