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师傅说,实在是没地方避风雨才搭了这个窝棚


保洁员们搭起的窝棚形式各异,虽说简陋,但能避点风雪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叶原 摄
保洁员成天风吹雨淋甚至风餐露宿,而在有些路段,却连歇脚的地儿也没有。自去年冬天以来,在西安长安区的子午大道十字以西的西部大道,3公里路上,保洁员临时歇脚的各种棚子就搭了近10个,最小的棚子还不足2平方米,保洁员蜷缩着避风休息。
据了解,西安保洁人员目前已达万余名,但可供他们休息的道班房建设相对滞后,绝大多数保洁员工作之余无处歇脚,保洁员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闹心:司机会把窝棚当厕所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西部大道时,阵阵冷风吹来,而马路边不时可见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棚子。几名身着统一服装的保洁员清扫完一轮马路后,便朝着这些小棚子走去。“没办法,实在是太冷了,前段时间大家才搭起这些棚子,遮遮风。”一名62岁的张姓保洁员说,“长安区市容园林局经常派人检查,并说在马路边搭棚子影响环境,让尽快拆除。我们也知道搭这些不雅观,可一到秋冬,就不得不淋雨受冻。”
记者从子午大道与西部大道十字沿西部大道一路西行发现,马路两侧临时搭建起来的棚子各式各样,大都是用几根木头撑起来,再用色彩不一的彩条布、泡沫塑料或石棉瓦搭建。临时棚子大都约两米宽,高不足两米。棚子里,除摆放着破旧不堪的椅子和扫帚外,基本无他物。
马路南侧地头一间“最为豪华”的棚子三面有墙,以前曾是村民建起的看园子的小房子,废弃多年已无屋顶,保洁员便找来几张破旧的彩条布,搭了顶。
一走进这间窝棚,记者就闻到一股怪味,这才发现窝棚内竖立着一个纸板,上面写着:“在次(此)大小便者罚款壹百元”。
“有些司机内急,他们会把窝棚当成厕所……”一保洁员说。
无奈:“最怕的就是雨雪天气”
与这间“豪华窝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西部大道北侧的一排压弯了腰的小树之间,一个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棚子异常简陋,棚子的骨架是几根扫帚棍,只有几十厘米高,里面仅放着个坐垫。记者钻进去后根本直不起身子,只听见外面风呼呼地吹着。
据了解,子午大道至西部大道西口,共有22名保洁员清扫马路,保洁员大都是附近村民,每天中午,都会回家到下午再赶来。这些棚子就是他们搭建起来的避风棚。“去年,市容部门给我们涨了几次工资,到去年下半年以后,月工资已由最初的500元涨到了760元。我们每天早晨6点30分上岗到晚上6点下班,其间,上午11点至下午1点30分是吃饭和休息时间。”保洁员张师傅说,但遇到有抛撒建筑垃圾和除雪排积水等情况,工作时间就得延长。“现在每人每天的保洁区域是280米。最怕雨雪天气,休息的时候无处可去。”一保洁员说。“天气渐渐暖和后,我们也就拆掉这些棚子了。”一保洁员说。昨日下午,记者欲联系长安区市容园林局,但因逢周末,对方电话无人接听。
调查:至少需840个道班房
据了解,到去年下半年,西安共建有保洁员道班房130座,保洁人员1.3万多名,负责全市1407条大街小巷保洁任务。按国家相关规定,城市每万人至少要设置一个道班房,西安按照840万人口来计算,至少要设置840个道班房。“我们这里的道班房里没有电也没有水,就连椅子也是捡回来的。”昨日下午,记者在五岳庙门街采访时,保洁员孙师傅说。这是一个简易房,面积约5平方米,里面堆放着许多捡回来的燃放后的烟花和一些扫帚。
孙师傅和丈夫系长安鸣犊人,现在负责打扫这条街道。“下雨后大家没有别的地方避雨,就会来这里,最多时房里能站十几个人。”孙师傅说。
心愿:保洁员都有地方歇脚
“可供保洁员休息的地方确实很少,而且,上面也不允许工作期间休息,只是遇到冷天时日子难过。”下午2时许,两名女保洁员正在小南门外休憩,她们称是碑林区南院门街办的保洁员,虽然附近就有道班房,但几乎不会去。“我们真希望能有个统一的地方,让保洁员们歇个脚,这样,大家还能一起交流。”这名保洁员说。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已在灞桥区建起了可供100名保洁员居住、生活的保洁员公寓。有关部门要求,每个街道至少建立一个保洁员道班房,定期对保洁员进行文化、卫生知识培训;每年组织保洁员进行一次体检,解决保洁员洗澡难问题。本报记者 刘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