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协委员潘耀民的一份提案让很多记者知道还有“馒头税”一事,而且馒头的增值税税率高达17%。潘耀民委员认为,税率过高既不科学,还增加百姓消费的负担,更不利于食品安全。“不能让馒头已经到老百姓嘴边了,却还要再加一道税。”
从“馒头税”看减税之必行
江德斌:乍一看报道,不免会大吃一惊,但这事实上是馒头生产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乃是一种符合国家税制的正常税收。如果消费者是从零售网点购买的馒头,那还要缴纳营业税、城建税等税费。但这也让消费者了解到,一个馒头所要缴纳的税收有多高。因此,应该给馒头之类的生活用品减点税,以减轻民众的负担。
从新闻可以看出,潘耀民委员的减税提案,虽然是从自身所在的面粉企业的角度出发,但也指出了一条抑制通胀的方法:通过减税等优惠措施,来实现对物价的调控,实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抵御通胀风险表面上看方法有很多,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两项——— 开源与节流。更理智的选择,应该是降低税率,减轻企业和民众的负担,倒逼政府部门压缩行政开支,实施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从而增强民间的消费力,这才是最有效之法。
降“馒头税”的提案是为了谁?
杨国栋:降税后老百姓买馒头会不会得到实惠呢?恐怕很难。因为潘耀民委员自己也承认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馒头都是由个体户生产的,他们只需缴很少的税,甚至根本不缴税”。也就是说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买的馒头基本不包含17%的增值税,除非你买的馒头是大公司生产的,因此降不降税对馒头价格影响不大。潘耀民委员的提案目的也并非是要降低馒头价格、减轻百姓的生活压力,而只是为了帮助自己的企业减负、增加利润。如果馒头真的和面粉、挂面等产品一样实行13%的增值税税率,也很难想象民天面粉公司会主动将馒头降价。
其实这几年企业各种税负没有明显增加,企业所得税税率反而有所下降,原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升,才是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且还有一个原因是潘耀民等食品生产厂商怎么都不肯说的:那就是商家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不断加价,而且这加价远远超过了成本上涨速度。面粉涨一成,馒头价格可能就会涨两成、三成。但面粉价格有时还会回落,已涨上去的馒头价格却不会再降了。
涉及馒头等一日三餐的税收能否降低,需要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后出台政策。但降税得利最大的都是厂商,他们未必愿意让利于消费者,即使肯降价,幅度也不会太大。与其降税还不如把这部分税收全部用于向低收入群体和普通市民发放食品券或物价补贴,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而不是苦等厂商让利。目前来说,加强物价监管,防止厂商随意涨价或联手抬价才是有关部门最重要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