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城北区域,高楼林立,生机盎然。(资料图片)记者张波摄
北迁
随着西安市委、市政府等党政机构的全面入驻,张家堡广场周边将成为西安的新行政枢纽。
环顾新行政中心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勾勒出现代西安的天际线。从最初“向南”还是“往北”的争论,到凤城八路工地挖出第一铲土,8年来,西安城北区域正在摆脱落后,掀起快步拥抱城市化的浪潮。西安也迈向了“双中心”时代。
北迁使南强北弱变南北并进
横贯西安东西的陇海铁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西安人眼中的一道分水岭。铁路以北的“道北”区域,被视为经济落后、治安混乱的代名词。西安行政中心的北迁,无疑给城北的广袤土地带来久违的关照。
抓住难得的财力、人力、政策机遇,坐拥西安行政中心的未央区,也适时提出了“百村城改计划”。未央区计划用3~5年时间,改造100多个城中村,让数十万村民就地转为社区居民,既提升区域品位,也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
与此同时,西安北客站、地铁二号线、汉城湖治理、大明宫遗址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让西安北郊的区域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市民唐女士为自己5年前在凤城八路购买的一套三居室自豪不已:“当时房价不到3000元,现在周围的新楼盘价格已突破了6000元,而且,北城现在环境美了,配套好了,适合安家,和城南相比并不逊色!”
北迁促皇城复兴步伐加速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表示:“西安的皇城要复兴,政府就必须外迁。迁哪儿呢?就是北边。如果往南迁,就会造成人口南移,破坏西安的水源地,破坏秦岭北麓的生态屏障,政府北迁后就能更好地保护古城。”
几十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分别位于老城区的黄金地段南院门和北院门。清朝时期,它们分别是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的办公地。而如今,两地已经成为临近钟楼、鼓楼的旅游旺地。
上海游客江峰说:“我去过山西平遥,那里古城和新城分别发展而又相得益彰。而西安城内传统与现代混杂,人流拥挤,略显杂乱,如果以后的西安古城更古、新城更新,那么对于外地游客将更具吸引力。”
按照西安市第四次总体规划,西安将依托老城内的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发展商贸、旅游、文化产业,保持老城的活力。随着老城内行政机关的北迁,人口压力、交通压力将大为缓解,还原历史风貌,重振盛唐风采的步伐将迈得更快。
渭河成为西安“城中河”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西安行政中心北移又承载了更多的意义。
专家指出,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可形成北到三原,东到渭南,西到杨凌,南到长安的经济辐射圈,有利于省、市提出的“一线两带”建设,也有利于西安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过去几年一直在外打工的高陵青年高雷年前辞掉了在东莞的工作,回到家门口的泾河工业园就业,“以前这里工厂少,我们年轻人不得不外出谋生。现在这里厂区连片,待遇也不错,还能照顾家人,我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陕西行政学院副院长曹钢认为,大西安将跨渭河发展。在北边,高陵有泾渭工业新城,省上为促进西咸一体化,又建设了泾渭新区,二者共同形成西部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渭河南岸,则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新中心,渭河就是西安的“城中河”了。渭河从咸阳到临潼,将建成一条美丽的生态带。记者俞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