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总理与民众网聊中的微言大义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02-28 05:2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山西孕妇一家遭放射事故致其女儿成年后智商仅46
·特等功臣守清贫未留1分钱遗产 曾生擒豫西匪首
·咸阳一女生被警车撞骨折 警方:因砍人警情急出警
·男子收上百求爱电话 因手机号在交友节目被误公布
·市民畅谈与西安名片的故事:爱上兵马俑爱上这座城
·潍坊现城管秒杀式罚款 从拍照到贴罚单不超五秒
 

  2011年2月27日9时,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温总理在经济、住房、物价、医保、教育、反腐等许多领域里,与网友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本期评论我们就这些问题,选取了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士对总理谈话的各个侧面所进行的解读,以此来展示民众借助网络参政议政的热情。

  期待网络民意互动成为议政常态

  自从2009年开始,似乎每到“两会”之前,温总理与网民“有个约会”似乎已成常态,通过在线面对面的交流,民意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汇集,政府的政策和信心也通过面对面的网络互动得以彰显。27日上午,温总理在全国“两会”前再次如约而至,来到互联网平台上,与网友们面对面地交流。总理就国计民生诸多方面问题听取网友意见,并以诚恳的态度回答了网友们的提问,让网友们如沐春风。

  从今年网友们对总理的提问来看,依旧偏重于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对于这些事关民生幸福的问题,总理一一作出了回答。“农民工孩子上学不因户口而受影响”、“采取三项措施解决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将从三个方面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五年内将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提高个税起征点”、“两年内解决看病难”……总理“把民生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落脚点”的承诺,无疑让公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充满了信心。

  共和国总理与网友的面对面交流,让热衷于表达意愿的人们深受鼓舞,让百姓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正是在这样彼此充满诚意的交流中,民意得到了极大的汇集,民心得到了很好的凝聚。我们期待着总理的亲身垂范能够感染更多的为政者,让这种民意互动的网络议政形式更加基层化、常态化。 (重庆读者 时言平)

  如何唤醒房产商的道德感?

  温总理: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表面看来,房产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发财纯属其个人的事,别人无权置喙。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信奉唯利是图、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也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主个人也须讲道德与良知。这一点,连被称作市场经济之父的亚当斯密也有深刻阐述,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他这样说:“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对别人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正义的美德和仁慈的美德。前者约束我们不去损害他人的幸福;后者敦促我们促进他人的幸福。”这种将利己与利他的动机辩证统一的思想,与我们所讲的企业家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可谓一脉相承。

  可悲的是,一些人总是选择性地把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将其中所阐述的利己主义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合理性的论述奉为圭臬。试想,如果只信奉金钱至上,人人都唯利是图,这样的物质进步对于人们的幸福,又有何意义呢? (媒体从业者 屈正州)

  夯实“中国崛起”人才和教育是基础

  温家宝: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人们议论最多的是GDP,但我以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

  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重要论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还是军事、法制、社会管理等方面,都离不开大量的人才做支撑。人才可以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的第一位要素,没有人才,各行各业就会缺乏“领头人”,就会缺乏创新发展的智慧和动力。在一个事物千变万化、社会突飞猛进的时代里,人才断档、人才流失,就会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就会呈现一盘散沙,就会使人迷失方向。

  笔者认为,“中国崛起”需要人才和教育做支撑,这是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要推动“中国崛起”的进程和步伐,唯有从人才和教育入手。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才,多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和展示的舞台,给人才以更大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为人才的教育培养及脱颖而出,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科研研发经费占整个生产的比重还比较低,这就需要从长计议,增加教育及科研的投入,夯实“中国崛起”的基础。 (北京读者 唐卫毅)

  个税纳税主力理应是高收入者

  温家宝:实现收入公平,是政府努力的目标。我们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

  当前的2000元个税起征点,几乎把所有的中低收入者“一网打尽”,因此,当前提高个税起征点,就相当于为大多数人涨工资,确实是件实事好事。这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高,理应达到这样一个客观效果:那就是要把中低收入者排除在个税征收范围之外。

  自1981年实施个税征收以来,我国广大的工薪阶层一直是个税缴纳的“主力军”,尽管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批评与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始终未能改变这一现状。综观世界很多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无一例外的其纳税人是高收入者。在印度,占全国人口97%的农民和工薪阶层是不缴个税的;在德国,个人所得税被称为国家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但高收入者是德国个人所得税纳税的主体,对于低收入家庭,多种情况是可以减免个人所得税。虽说美国几乎每个成人都是纳税人,但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群体所缴纳的税款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0%以上。所以说提高个税起征点,就是要改变个税的纳税人主体,让个税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差距的有力手段,让绝大多数人在调节中受益。 (教师 杨亚军)

  “十二五 ”政绩考核须“去GDP化 ”

  温总理在全国“两会”前夕与网民的在线交流中,谈到了政绩观和干部的考核观问题,并透露“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增长定为7%。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在我看来,即将举行的全国“两会”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审议,应该明确提出,对政府政绩的考核不能再以GDP挂帅,不能把经济增长视为优先考察的约束性指标。

  首先,GDP不挂帅,自然就会把原来用于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源改用在其他方面。“十二五”要把地方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现在看来,必须抓住一个“牛鼻子”,这个 “牛鼻子”只能是GDP。过往的那套模式对于多数为政者来说都很熟悉,如果中央只有价值引导,而未有实质性的制度、机制约束,人们往往会选择以前熟知的做法。这就要求在考核方式上真正有所突破,不再把GDP视为“十二五”政绩考核的约束性指标。

  其次,是由GDP作为统计指标本身的内在缺陷决定的。GDP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但用它来衡量经济增长,却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不能衡量分配,更不能衡量社会公正、快乐和幸福等价值判断。

  第三,也是由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所决定的。如果说,改革以来在做大蛋糕和追求高速度的增长中破坏环境资源,是为了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迫不得已,那么,解决温饱问题后,尤其是我们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时,再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和资源遭透支的基础上,则是自毁长城。

  第四,是为了避免“攀比风”的需要。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恰逢建党90年,现在双喜临门,很多部门都想表现一番,用一个好的成绩开好这个局。所以,如果不从制度上约束这股“攀比风”,在政绩考核上降低GDP权重,一些地方极可能借着上述理由而大上特上项目。这样的苗头已经出现,今年各地在规划“十二五”时,就传出很多地方GDP要翻番。

  最后,经济体量决定不需要过高的经济增长。中国去年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相当于改革初期的十几倍,今天一个百分点的增速产生的增加值,至少等于那时五六个百分点增速产生的增加值。经济规模小,增长不快,就赶不上人家,所以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时,客观上需要较高的增速。但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还追求高速度会引起经济关系的全面紧张,导致各种比例关系失调。

  未来五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期,只有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发出这个信息,形成制度,以此约束、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的行为,地方才不至于再像过去那样,不惜代价地去追求GDP的高增长。(邓聿文 《学习时报》副编审)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