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
杭州一位女子在公交车上拒绝给老太太让座,被同是乘客的七旬老伯拍下四张照片,并称要将照片传至网上。女子要求老伯将照片删掉,遭到拒绝后报警。(5月10日《都市快报》)
在公交车上给需要关爱者让座,只关乎道德层面。从法律层面看,每一位乘客都支付了相同车费,拥有同等权利,没有一定要给人让座的法律义务。更何况, 在社会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每个人在法律并不禁止的范围内将自我利益最大化,也是无可指责的。因此,许多时候,我们并不能通过简单的“自认为”来判别谁就该作出谦让,更不应该在这种简单的判别之下去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或许,报道中拒绝让座的女子并不缺乏尊老爱幼的美德,只是身体欠佳,“之前已经挂了4天盐水”,因此,强迫其让座并不妥当。当然,老伯维护社会公德的良苦用心理应肯定,但试图通过拍照来威胁别人的做法,却充斥着所谓道德绑架的味道,甚至有侵犯肖像权的危险。
在公交车上让座与否所引发的矛盾与纠纷,从另一角度也反映出社会公共设施的供给量与民众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如果让座这样简单而细小的文明行为,都需要试图通过“曝光”这样极端的手段来“威胁”进行,最起码说明了一点,即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缺乏沟通、缺乏信任。“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应是每个人面对弱者时需要谨记的;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面对争执时应该持有的一种情怀。只有大家都学会相互理解和体谅,感恩与谦让,社会才有可能温馨与和谐。
生活是纷繁沉重的,大家都很忙,大家都很累,但越是纷繁和沉重,就越渴望爱心的滋润与抚慰。如果每个人都能以不同的方式献出一点爱,那么一点一点,汇聚起来就是一片爱的海洋,这个紧张而忙碌的世界就注定会爱意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