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前搭建的窝棚“塞”满了文字,李绍州就好似一个书法家本报记者 董国梁 摄
住在西安市六谷庄的居民都知道,巷子里那个住在窝棚下的保洁员毛笔字写得很好看,可大家都不知道,他是用捡来的毛笔、墨汁,在捡来的木板上练出了一手好字。
走进位于西安市西七路和西八路之间的六谷庄的巷子,你一定会被那些写在木片上、墙壁上的毛笔字吸引住,这些字写得龙飞凤舞、自然流畅,一看就是练出来的。“这是一位保洁员写的,他很喜欢书法,每天都能看到他练习书法的身影。不过他家条件不好,没钱买毛笔买纸,他就用捡来的毛笔在捡来的木板上练。”附近居民徐女士说起此事很感动。
昨日,记者在那间搭建的窝棚里见到了保洁员李绍州,他今年64岁,3年前和妻子来到西安,成为了解放门街办的保洁员,保洁工作很辛苦,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清扫负责片区的卫生,晚上八九点才能下班。即便如此,李绍州对书法的热爱还是没有减退,他拿出一大把破旧的毛笔告诉记者:“我上学时有书法课,从小就对书法、诗词感兴趣,我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到书店看草书字帖,回家临摹练习,这些毛笔都是我打扫卫生时在垃圾箱捡的,没有钱买宣纸,我就在废弃的木板上练,窝棚里这面墙也是我的宣纸,都被我写满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绍州念起了他用草书临摹的诗句。除了临摹大诗人的作品,李绍州也学着自己作诗,他把保洁员的生活写进了诗里:“披星戴月脚手忙,顶风冒雨视平常,酷暑寒冬全不怕,终日守在马路旁。”李绍州说,虽然生活忙碌、清苦,但书法和诗文让他的精神世界分外充实。本报记者 毛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