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原则是能不动的就不动,尽量少动”
能否透露上述十大文化项目开发是否涉及征地拆迁,以及具体补偿事宜和预计收益情况?
刘磊:坦率的讲,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这个现在没办法说。我们的原则是能不动的就不动,尽量少动。比如我们在黄河滩湿地上的景观工程,我们就指导老百姓按照我们的要求种芦苇、荷花、花椒等,我们给补贴。土地还是农业用地,没必要搞开发,因为如果形成大规模的种植景观,我们黄土塬上的飞机项目和自驾游项目就很有看头,在底下你不觉得,在飞机上以及在大桥上就是极好的视觉效果。另外百姓还能搞自己的农家乐。
至于古城,我们则更要精心保护,对失修的坚决要维修,对破坏古城整体建筑风格,近些年新建的建筑,只要确实影响到规划的,才考虑搬迁。原则上让古城居民还待在自己的家里经营,这样更有趣,更吸引人,还节省费用。
至于大概的征地面积这个到目前尚没有概念,因为有些项目不需要征地,反而是让老百姓来参与的,需要做的是征求老百姓的意见。至于具体的收入问题就要看项目以后的情况了。
上述文化工程启动后,司马迁祠、党家村、韩城文庙等景点在开发完成后门票是否有调价的可能?
刘磊:我们景区的重点不会放在门票上,而是放在文化服务和文化享受上。我想这在现代旅游业上很容易理解——门票收入只是收入的非常小的一部分。何况党家村是村子自己的,司马迁祠和文庙是韩城市旅游局的,权限也不在我们这边。
反而是景区的硬件设施配套方面我们是一定会考虑的,一定会和韩城市政府密切合作为广大游客着想。如果我们要申报5A级景区,那么硬件和软件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层次。
陕文投如何评价开发韩城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回报?
刘磊:陕文投在韩城应该是一个示范,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就能在全省推广这种模式。陕文投现在在延安、安塞、铜川等地的项目都在期待着我们的成功。我们想,不仅要给当地政府留下好的文化产业能够带来持续的收入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还要留给他们一起合作的愉快经历和经验。这样我们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强省”战略也才能最终实现。
“文化和商业并不矛盾,除非你生硬的割裂他们”
上世纪80年代,为保护韩城古城区,韩城市政府决定新建市区。陕文投进驻后,将如何平衡商业开发与文物保护?
刘磊:虽然我没有资格评价,但是我还是认为韩城市政府此举功不可没,为韩城保留了最为珍贵的财富,也为我们今天的开发积累了无与伦比的基础。我觉得文化和商业并不矛盾,除非你生硬的割裂他们,故弄玄虚的对立他们。保护文物的目的,是让人了解历史,亲近文物,如果,连亲近文物都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还怎么可能有效保护文物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多少文物是在我们的文物保护柜中放坏的,既没有发挥价值,还因为资金的匮乏伤害了文物。
至于怎么亲近,这是一个技术问题,需要我们下功夫研究和策划的,也是一个宣传问题,需要记者好好宣传报道,从而避免引起解。事实上,只要我们是真诚的,认真仔细再做这些事情,而不是拿文物保护来吓唬发展,或者拿发展诉求欺负文物,都会引起更多热爱文物,关注发展的人的真心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