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太原“最牛楼房”栖身高架桥下15年 责任方未明
http://news.hsw.cn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11-04-06 09:3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女子在广州街头遭割喉
女子在广州街头遭割喉
体坛30大匪夷所思瞬间
体坛30大匪夷所思瞬间
·专家否认存在艾滋病变种 称不排除新病原体感染
·南京大屠杀已知健在幸存者仅剩300余人
·村民与侵占集体土地者争吵 被开枪射击致1死3伤
·陕西五地墓地价格调查 西安万元起步赶超房价
·西安一骗子用“金元宝”行骗6万 被监控拍下
·梁启超故居饮冰室或因不够文物级别拆迁
 

太原

  太原“最牛”楼里的守望者

  36户居民15年被压在高架桥下,拆迁责任方是谁迄今争执无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韩文I太原报道

  3月24日,太原市又迎来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

  正午时分,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山煤矿)退休职工赵春梅站在自家阳台上,习惯性地抬头仰望正上方的杨家峪高速大桥。一缕阳光穿过桥身的中间连接部投射下来。只要天气好,生活在东山煤矿洋灰桥4号宿舍楼的许多居民都会重复这个动作,到阳台欣赏上面的“一线天”。

  这幢老旧破败的4层砖混建筑,因藏于太原东山过境高速公路杨家峪桥下15年,而被网民称为太原“最牛”楼房。

  15年间,楼内36户居民因采光、噪音、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曾数次投书省市信访、高速公路部门及东山煤矿,但并无实质进展。唯一的变化是年轻人陆续“逃离”了这里,留下来的“守望者”大都成了老人。

  “怕地震,就像头顶悬着炸弹一样。经常会失眠!”赵春梅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十多年留下的“心病”。

  58岁的赵春梅与老伴史玉忠同龄,而这个岁数在4号楼里算是“年轻人”。

  被“压”桥下的“62压”

  “如果建设期间我们对工程加以阻拦,结局绝不会如此悲惨!那个年代我们国企的职工太单纯、朴实,总相信‘有关部门’会给安排。”十多年里,赵春梅最自责的一件事就是当初做了“顺民”,直到现在,她仍然耿耿于怀。

  1994年,太原东山过境高速公路开建。作为当年政府的“一号工程”,本着节省建设资金与加快工程进度的原则,太原市对拆迁工作提出了“个人部分适当赔偿,单位部分‘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要求。

  而洋灰桥4号楼建成于1979年,是当年东山煤矿为了安置“62压”(注:1962年,党中央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和压力,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整顿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大力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缩短工业战线,支援农业第一线)回城人员所建。

  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洋灰桥4号楼正好纳入杨家峪大桥建设拆迁范围。按照要求,4号楼的拆迁安置工作应当由产权单位太原东山煤矿负责。

  但拆迁安置始终没有进行。自1996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幢东山煤矿内部称为“62压”的楼一语成谶,被高速桥一“压”15年。

  “因为房子是煤矿的公房,我们没有产权,只有居住权,所以政府不会来找我们,都是直接和东山煤矿谈。”赵春梅清楚记得,大桥从建设到通车,没有一个单位与楼内居民进行过沟通对话,当然也包括本单位东山煤矿在内。

  这一说法,记者在其他居民口中也得到印证。

  大桥施工期间,赵春梅与其余35户居民并未选择离开。每日,机器的巨大轰鸣声和随时可能降临的危险与他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而这一切在当时看来极为平常和微不足道。

  “人们也觉得危险,就是自己多留点神。桥墩打桩时路断了,我们还搭上木板正常上班生活。”赵春梅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时也向上级反映过,但我们都在单位上班,怕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所以不敢闹得太凶!”

  山西省交通设计院一位专家认为“桥下人家”的存在很荒谬,他表示:“高速大桥下面绝对不允许有居民的存在,这是建设之初就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曾在东山煤矿办公室工作的赵春梅到现在都不理解,“我们还都在下面住着,他们怎么就敢把桥架起来?”

  而每次向上反映情况,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几乎都会回敬一句:“你们当时干啥去了?”

  36户居民的15年

  “采光、噪音、安全”, 36户居民为这三个实实在在的名词纠结了15年。

  3月25日,记者再次来到洋灰桥4号楼。暖洋洋的阳光被杨家峪大桥一分为二,洒满东西两侧的学校、空地,蜷缩在桥下的4号楼显得格外冰冷;飞速驶过的车辆发出沉闷的轮胎碾压声和刺耳的喇叭声;桥下西侧凸凹不平的空地上,小贩摆起了水果、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几位老人在旁边围观。

  “一个老太太两年前被桥上飞下的石头打断了腿,高速部门赔了一万多!”一位围观的住户告诉记者,“我们也知道下面有危险,但总得出来晒晒太阳。”

  在2单元3层,住户是一名年近八旬的王姓老太太。记者到访时,碰巧见到老太太的儿子,他向记者诉苦:“我早不在这里住了!危险不说,一年到头见不上个光,没个干净!”

  从1979年住进4号楼,赵春梅和大部分居民一样,都在这里恬静地生活了许多年,而这份恬静伴随着1996年高速的通车戛然而止。

  “刚开始时跑的小车多,噪音还不至于太吓人,后来大型货车越来越多,路面逐渐破损,那个噪音就有些恐怖。”赵春梅形容。

  赵春梅还记得四五年前的一次“维权”经历,“当时高速公路半幅施工,也是噪音太大,晚上全体居民都睡不着,就把杨家峪高速收费站给堵了。” 她说,高速部门很重视,怕影响通行,及时做了处理。

  虽然日复一日的噪音对于居民而言尽管难以忍受,但并不会危及到人身安全,不过,桥下生活的烦恼并不是如此的轻描淡写。

  2009年夏天,居民李春香在桥下穿行时突遭横祸——维修大桥的沥青从桥面排水管道下泄,正好把她和另一人浇了个透,最后施工单位以每人3000元的赔偿了事。直到如今,李春香仍心有余悸。

  一到冬天,楼里的居民更为烦恼。碰上下雪,高速路面撒上融雪剂,或白或黑的污水就会顺着管道排出,在风的作用下,喷溅到窗户与玻璃上,很难清洗。如果碰到排水管道结起冰挂,许多老人甚至不敢出门。

  杨家峪附近有一个火葬场,按照当地灵车过桥撒纸钱的风俗, 4号楼经常会出现窗外纸钱漫天飞的惊怵场面,居民白师傅还曾在深夜“收到”一个硕大的花圈。如今,这里的居民早已对此见多不怪了。

  “我们没钱,但不缺纸钱!” 赵春梅对记者苦笑。

 [1] [2] 下一页
编辑:梁铮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开发商用142个千斤顶支撑俩月纠正偏斜楼房(图)   11-03-29 11:54
·贵阳一栋在建楼房倒塌 目前已8人死亡(组图)   11-03-29 10:12
·贵阳一座4层在建楼房倒塌 已致6人死15人伤   11-03-29 00:56
·安徽合肥落成“拼装居民楼”称可抗7级地震(组图)   11-03-24 11:36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