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门”事件中,当别人对该自传描述的学历表示质疑时,唐骏感到很意外,当时明明让人把那句话删除了。后来唐骏才了解到,当时作者把修改的地方告知编辑后,编辑并未及时把那句话删除,“结果第一版印出来了,印了8000册,从第二版就没有这句话了,这本书一共大概印了50万册。”
2010年7月8日,该书出版方中信出版社发布勘误声明,并向唐骏道歉,称因编校过程中沟通出现滞后,唐骏的修改意见未来得及更改,书稿就送进了印刷厂。唐骏认为,“中信出版社方面确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显然不会为我而损失声誉。”
第二章 “野鸡”大学的由来
在那个尚不够开放的年代,20岁出头的唐骏心中能萌发强烈的出国留学愿望,完全是受到哥哥的影响。但他骨子里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我知道自己不适合做学问,如果我的学问做得好,像我哥哥一样,日本教授也不会骂我。”
不执着于做学问,加之来到美国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唐骏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在美国当上小老板
虽然美国的校园生活值得留恋,但唐骏不得不开始为未来的生计作打算,他考虑要干点活儿养活自己。
好在美国创业的条件很宽松,那时只要填一份简单的表格,交100美元就能开公司,而且不盈利不用交税。1991年初,唐骏注册了第一家公司,最初的业务是给日本公司开发软件。
公司的业务进展还算顺利,唐骏所说的第一项发明——卡拉OK打分器也是那时候出炉的,“因为我的专业就是语音信号处理,当时我想出一套自己的模型,把打分软件做出来了”,后来,唐骏把这个软件通过中间商卖给三星电子美国公司,收获8万美元。
如今的唐骏已经是身家数亿的职业经理人,但那时候他生活并不宽裕,也没有什么专利意识。更重要的是,申请专利还要缴费,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的情况,能挣到钱养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唐骏结识了一位国内颇有名气的艺术家,善于捕捉商机的他把目光转向娱乐业。上世纪90年代初,中美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贫乏,唐骏决定把国内演艺圈的明星拉到美国“走穴”。在他的安排下,包括姜昆、蔡国庆、黄宏、蔡明、殷秀梅、宋祖英等人在内的四五十位内地当红明星赴美,参加十大城市巡演,此举轰动一时。唐骏顺势成立一家名为“好莱坞影业”的公司专门运作此事。
在一年多时间里,好莱坞影业公司一共办过两期巡演,帮别人办过一期。“每次巡演大概持续二三十天,像在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城市,我们自己来运作,其他城市则外包出去,跟现在旅游团的做法相似。”唐骏认定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但该公司也没挣多少钱,“两个月忙下来大概能挣2万美元,这就算不错了,够在美国一年的生活费”。
美国西海岸一直是华人眼中的淘金乐土,跟绝大多数华人一样,唐骏靠着自己的几家小公司在异国他乡谋生。到1994年,赤手空拳来美国打拼的唐骏终于有了一些积蓄,但他心里依然空空荡荡的,总感觉身边发生的一切都似乎跟自己毫无关系。
“在美国,我都是跟华人打交道,没有真正融入美国社会,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虽然在美国没什么关系,但我的志气还是比较高的”,唐骏暗自琢磨着,虽然自己是个小老板,但这些小打小闹的事情到50岁的时候再干也不晚。
当年夏天,唐骏获得进入微软工作的机会,他决定卖掉影业公司,关掉律师事务所,将软件公司交给朋友打理。从天使之城洛杉矶来到蓝色海水环绕的西雅图,唐骏从微软的一名小小的程序员做起,几年后,他如愿成为在更高层次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3000美元的博士学位
比起埋头在实验室做学问而言,色彩斑斓的创业经历显然更合乎唐骏的胃口,但他内心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