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从牛肉到馒头
 
pic
先用麦芽酚去掉猪肉的腥味,再抹上一层薄薄的牛肉膏(精),把猪肉腌制出来,然后像平时煮肉食品一样加热,猪肉就能变身牛肉!
pic
从添加剂、色素到回炉,过期馒头摇身一变,重返超市,这里边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错了?
 
猪肉变身牛肉只需90分钟
补遗:被低毒农药催熟的芒果
  近日,合肥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有一种“牛肉膏”添加剂,可以将猪肉加工成“牛肉”。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经过记者的亲自试验,只要1.5小时猪肉就能变成牛肉,从样子到香味几可乱真。【详细
  西安也发现了类似的“牛肉精粉”,副食品批发市场随处可售。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农副食品检验室一名姓李的工作人员介绍,肉精粉应该是一种香精,而外包装上的配料都是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由于没有相关检测标准,肉品是否添加了肉精粉,还没有方法和标准来检测。【详细
  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在一定安全剂量内食用,并无危害,但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详细
  有食品专家解释,其实,牛肉精粉(膏)作为香精用于增加肉品的口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将其用在歪道上。【详细
过期馒头被染色出售
  据报道,上海华联、联华等多家超市多年来出售染色过期馒头,生产日期随便改,各种色剂随便加,用回收的馒头再制作,车间满是污渍,馒头制作的过程不只是让人作呕,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做馒头的工人所言:打死饿死都不会吃自己做的馒头。【详细
针对公众质疑的“染色馒头”事件,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忻元庆坦言,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抽查,都要按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而馒头的检测项目中并无“色素”这一项。因为按现行标准,人工色素不应出现在馒头中。【详细
据悉,西安尚未出现“染色馒头”。【详细
 
食品丑闻盘点
 
那些不能吃的东西
从地沟油开始爆发
  追溯过去,似乎从三聚氰胺开始,食品安全问题进入了我们的关注范围。直至地沟油开始,连续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始爆发。硫磺姜、烤鸭油、洗虾粉、一滴香、五常米、植物奶油等等,人们不断更新着名单。2011年开始,又有瘦肉精、面粉增白剂、过期染色馒头、过期面包、牛肉膏、水银刀鱼进入名单,名单里有些东西确实不能吃,有些却是被冤枉的,但人们一样敬而远之,即使专家再三辟谣。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详细
 
中国消费者面临的食品购物困境
 
pic
可燃烧的面条,人人都是业余化学家
pic
瘦肉精检测卡受热捧 专家称没有科学依据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最实用食物染色鉴别法
  身在行业之中,对行业潜规则了然于胸,“打死都不吃自己做的”,既表达了质量之恶劣,也有业内知情者和局外人的侥幸感:因为自己知情,所以不吃这种“毒馒头”。
  可是,在经济社会的消费网络中,谁能逃脱这种被毒害的逻辑链?生产过期染色馒头的,可以打死都不吃自己生产的馒头,可他得吃别人生产的面包和蔬菜,他又怎能判断别人的面包和蔬菜,不像自己生产馒头那样生产出来的?生产变质面包的,可以不吃自己做的面包,可他得住房子,又如何能逃脱不受豆腐渣工程之害?这是互相伤害的恶性循环,这是将每个人都深卷于其中的大网,商业道德沦丧之下,没人能真正以局外人的优越感置之度外,每个人都会是受害者。【详细
这不仅是个民生问题
  当盛禄公司可以一边生产染色馒头,一边每月一次拿着质优馒头到监管部门办公室接受检查时,可以弥平信息不对称的那只政府的手,等于断臂了。这对盛禄公司是一种正面激励,导致他们不断制造伪劣产品出售的道德风险。
  这些有毒食品的面世,和现在社会的价值失序与敬畏缺失攸关。毁掉一代人的信仰与敬畏容易,想要重建就很难。 【详细
  生活消费原本与街市太平一样,属于基本社会秩序,古今中外,不管社会制度如何,统治秩序或权力秩序如何,社会秩序或者说基本生活的秩序,与人们内心世界的秩序一样,都属于全体人的直接利益。例如,杀人放火就要受审判,吃食品不能是吃慢性或急性的毒药,人们内心世界有所归依而不能在躁狂混乱的状态。在食品安全的社会秩序上,能放心喝杯奶是底线。【详细
 
如何走出困境
 
如果像搞拆迁一样搞食品安全
像搞拆迁一样搞定三聚氰胺牛奶
  正像白岩松所调侃的,各地在事故之后的通常做法是“撤一两个官员,抓三四个责任人,停五六天业,罚七八万块钱”。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面对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吃到有毒有害食品的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被抓了现行的生产厂家也只怪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打点”工作做得不好。【详细
   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像搞拆迁工作一样,强力介入食品安全领域,把那些食品安全领域里的老大难、钉子户,统统拆掉,人挡拆人,佛挡拆佛。只要有了这种拆迁的气魄,还不得让那些浑水摸鱼的奸商面们闻风丧胆!
为什么监管永远都是事后诸葛亮?
  因为与拆迁相比,搞好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收益太小了。拆迁搞好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可以大大增加了,GDP也就可上去了,那样领导肯定就高兴了,自己的官位子也就可以升上去了;食品安全问题搞好了又能得到什么呢?领导又看不见,最多只让老百姓说个好,但老百姓又管不住他们的官帽子。
   纵然自己治下出了食品安全问题,他们的官位子也很难被撼动,你见过多少官员是因为这个问题被处理了的?偶尔被处理,过段时间人家还不是照样在一片骂声中复出?这就是为什么政府官员不愿意像搞拆迁那般,铆了劲抓食品安全工作的答案。我想如果哪一天政府能不以GDP而以食品安全问题来考核干部,食品工作就能马上搞好了。【详细
每次就事论事不如建立完善的制度
  可以借鉴美国的食品监管制度。
  美国人很少为吃“犯嘀咕”,基本是“放心买、大胆吃”,这都得益于全面、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在肉制品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料有问题,就会追查到屠宰场。屠宰场有政府派驻的检查官“驻扎”把关。通常,送到食品加工厂的肉类要经过检查官检验,包装盒子上都贴有检查官签发的合格证。从加工厂出去的食品也要经过类似程序。政府规定驻厂检查官必须每6个月换一次,不许接受礼品等,如发现违规立即解职。
  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也深入人心。在美国,只要产品被发现有缺陷,就要召回。汽车、电子产品如此,食品也如此。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与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每周都会公布食品召回执法报告,内容从被召回食品的品名、代码、配料,到生产商名字、召回原因,以及销售量、所在市场等。
  法律规定,企业在发现产品存在缺陷时可以主动召回,或者在监管者发现问题时立刻“接受教诲”而召回。如有不从,则可能会面临罚款、查封产品、企业倒闭……【详细
 
结语   回望这一系列食品丑闻,一个比食品安全的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这些问题很少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而多是媒体报道的结果。
  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患上了严重的媒体依赖症。媒体对食品安全展开“扒粪运动”,这可能不是问题的关键;更关键的,还是先对负有监管之责的部门,开展一场“扒粪运动”,查查他们的懒政和不作为。 【详细
 
编辑: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