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早、寒春两人相濡以沫 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90年代,阳早和寒春在西安草滩农场 马彦荣 供图

1967年,寒春(后排右)、阳早(后排左)和子女在北京
2010年6月21日,在中国陕北三边牧场旧址,一对美国夫妇的骨灰撒到了这片他们曾工作和生活过的土地上,上空响起了孙女用小提琴演奏的爷爷奶奶生前爱听的《东方红》……
他们就是阳早、寒春。为了追求一种信仰,他们先后从美国来到中国,并选择一生留在中国。他们在中国一生的事业,都是围绕着养殖奶牛,但却是在“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清明节期间,记者对曾和阳早、寒春一起在陕生活和工作过的人进行了采访,试图还原他们在陕20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阳早
原名欧文恩格斯特,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一个农民家庭,全家靠养牛为生,他后来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牧专业。1946年8月,二十多岁的欧文受《西行漫记》影响,辗转半年到延安并接受了毛泽东的会见。
寒春
原名琼辛顿,1921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芝加哥,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女核物理学家,于1948年3月来到中国,投身中国革命。
1949年,寒春和阳早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结为夫妻。
一位外国人模样的女人跪在奶牛棚地面的鹅卵石上,边比划边说:“太痛苦了,你们过来试试。”现场的西安草滩奶牛场领导难为情地一笑,也屈身蹲在地上,用手按了按鹅卵石说:“就是不舒服!”
这是1994年,那位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寒春,时年,这个在中国已待了46年的美国女人,已经73岁了。
寒春,原名琼辛顿,曾参加美国原子弹研究的“曼哈顿工程”,后因对杀人武器的厌恶,以联合国难民救助总署奶牛专家的身份,于1948年3月来到中国,经宋庆龄安排到延安从事农牧业技术工作。1949年,寒春和同样来自美国的阳早(原名欧文恩格斯特)在瓦窑堡的一个窑洞里结婚。1952年,阳早任西安市牛奶厂副厂长,第二年,又调到西安市奶牛场任副场长,寒春任技术员。二人1966年调北京工作。
此次到西安是为筹建一个新的奶牛场。
那年杨辉大学刚毕业,在草滩奶牛场实习,躲在参观的人群中,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位西方女人,为她的认真和固执。
17年后,杨辉已成为草滩第五奶牛场副厂长,却仍然记得那一幕。“牛卧在鹅卵石上不舒服,就不会产太多的奶,产奶量少了,又拿什么来回报养牛人呢?人养牛,其实就是牛养人。”2011年4月7日,杨辉在自己的奶牛场,给一些新员工讲这个故事。
1 在三边牧场设计风车
时间回到1949年9月。
16岁的李桂登当时正在陕北定边县和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放奶牛,突然听说三边牧场来了一对外国人。李桂登和其他工人一起去看热闹。如今已经78岁的李桂登仍然记得当初第一次见阳早、寒春时的情景——
这对老外金发碧眼,男的还会说一些中国话,而女的只会一半句。两人穿着八路军的灰衣服,衣服太大,那个女人穿上就像袍子一样。跟随这对老外来的还有83头荷兰奶牛。
后来李桂登才知道,这些奶牛都是从山西赶来的。1947年,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好的强壮的奶牛都被赶到山西避难,体弱多病的则被撵进了黄龙山。这次,这对老外就是带保存在山西的奶牛来到三边牧场的。
那时,牧场连路都没有,往来交通全靠毛驴。因为地方偏僻,新中国成立,20天后大家才知道消息。
当时生活条件极差,三边牧场给这对老外开了小灶,每次都是由灶房单独做好饭菜,由勤务员端过去。“他们特殊的也就是能吃上荞麦面,而大家平常吃的都是黄米、干饭、酸白菜。”李桂登说。
由于这对老外的脚太大,牧场发的鞋子他们穿不上,于是牧场就在附近专门找农村妇女给他们纳鞋。
有一天寒春看到牧场灌溉困难,一时来了灵感设计出了一架风车。牧场的人都没有见过这种东西,图纸也看不懂。在寒春的指挥下,李桂登和牧场的兽医刘德英开始修建风车。“砰”的一声,寒春给两人拍了一张照片,李桂登如今仍然保存着这张照片:刘德英趴在风车架子上干活,李桂登忙着打下手。
“从来没有见到阳早和寒春吵过架。”李桂登说。
有一次寒春病倒了,因为没有药,阳早只能看着自己的妻子掉眼泪。牧场的人骑马找了好多地方,好不容易搞来几支青霉素,注射后寒春很快就康复了。这也是在以后十余年中,李桂登唯一一次看到阳早流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