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五杠”模式谁该反思?(组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北京晨报  2011-05-04 03:2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搞笑无厘头魔幻摄影
搞笑无厘头魔幻摄影
毛骨悚然的巴勒莫墓穴
毛骨悚然的巴勒莫墓穴
·网曝西安邮电学院强行要求毕业生捐款 官方回应
·车祸目击者不报警反偷走伤者摩托车 受害人身亡
·联合利华昨起涨价最高达10% 上月曾被罚款200万
·江西瑞金旅游副局长酒席狂言:我敢承认包情妇
·包头亿万富翁自焚被指“诈死” 警方将澄清
·IMF前总裁精液样本在女服务员衬衣领子上找到
 

黄艺博当选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后,在总队部阅读文件。

黄艺博与爸妈春游的合影。

  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黄艺博的图片近日在网上突然走红,照片上的他戴着“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据《武汉晚报》报道,12岁少年黄艺博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并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都用于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其父母黄宏章夫妇称:这些习惯和兴趣是天性,是顺其自然,并非有意培养。

  相比于“五杠少年”黄艺博的“好人好事”,网友们更有兴趣批评和质疑他的特殊天性。但也有网友认为:粗鲁地嘲笑乃至指责一个孩子的兴趣,其实与剥夺孩子的天性无异。对于黄艺博,可以好奇,不应刻薄。

  反对

  不是天性是扭曲

  尽管我并不怀疑这个男孩小小年纪能聪明过人,也不怀疑他能通过博闻强记,也未怀疑他所发表100多篇文章所获取的3000元稿费全部捐给敬老院的出发点是否受人引导,但看罢诸如2岁开始看《新闻联播》和7岁起开始天天读《人民日报》,我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虽然俗话说,老爹看儿子,咋看咋顺眼,但硬要说孩子2岁看《新闻联播》等非常举动是顺乎自然,并无大人培养,那就太矫揉造作了。

  因为两岁娃毕竟尚处于懵懂时代,有他们的童话世界,即便父母对《新闻联播》痴迷有加,怎么合理影响与引导,孩子终究还在学语时期。穿衣吃饭,还需父母帮助。新闻联播再贴近民生,再有可看性,恐也难以挤走孩子心中的游玩天性。所以,黄宏章夫妇这样“包装”自己的神童,完全是极端个体,对更多孩子家长来看,这种教育理念与教育策略不可复制,充其量算是一种哗众取宠行为。不仅让孩子丢掉了本该有的成长快乐,反使孩子心中过早地注入一种功利意识。

  此非笔者臆断。当前,只要我们打开电视机,类似的“功利教育”可谓比比皆是。“什么正面侧面背面,追求完美弧线,如果腰围再小一点,我的缺点变成优点……”,在一家电视台正播的娱乐节目中,5岁小女孩扭腰摆臀为观众表演舞蹈《看我七十二变》。这种“小大人”的表演似乎是众多成人所乐见。成人娱乐元素没节制地渗透至少儿节目中,挤占着他们的童趣空间。而两岁娃与父母在一个沙发上看《新闻联播》,与小孩子展示性感姿态如出一辙,都是大人的功利意识过度膨胀,以牺牲孩子的生长快乐去换回自己脸上的一片“虚光”。

  周明华

  支持

  于社会无害

  这则新闻引起广泛质疑甚至批评,认为“抹杀孩子天性”云云。而我以为,这则新闻其实非常平常,不知何以触动大家的哪根神经?

  首先,人与人是有区别的,有人发蒙较早,有人开悟较晚。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便能做诗;孔融五岁,能让梨。方仲永后来成了“伤仲永”;而众所周知的新中国第一神童宁铂,最后是看破红尘出家发蒙的早晚,并不代表今后一定会有“世人认可的成就”。然而,和同龄的儿童相比,这些“神童”在一定时期确实有不同寻常之处,这种区别不该单纯看作是:人为的“渗透和培养”。

  其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黄艺博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按常理也许“不应该发生”,但如果父母、家人有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或者写文章的习惯,孩子耳濡目染,于是喜欢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写文章,这种未必是“渗透和培养”的“不扶而直”应该可以发生。

  而且,“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错了吗?这就一定是在“说假话”?!

  家长称黄艺博的这些习惯和兴趣是“天性”,并非有意培养这样的表述可能并不准确,因为,这种“天性”毕竟是“后天养成”的,但表述的内容应该是可能发生的事实。

  如果非要抹杀人与人先天的区别,而断言这孩子现状的“优秀”一定是“灌输”而成,那么,不妨请你也来“灌输”“灌输”自家的孩子,这毕竟于社会无害啊!请实事求是看问题,别“愤青”,也别嫉妒!

  张渤宁

 [1] [2] 下一页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五道杠少年是一种有意识的模仿   11-05-04 01:27
·“五道杠”少先队长走红网络   11-05-04 01:27
·少年2岁起看新闻联播续:父亲称未想过让其当官   11-05-04 01:13
·一个“政治儿童”究竟能走多远?   11-05-04 00:52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