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国际博览
流浪汉世界杯将开幕 曾上演真人版《一球成名》
http://news.hsw.cn    来源: 红网-潇湘晨报  2011-05-19 05:5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诡异的人体面具创意摄影
诡异的人体面具创意摄影
瞧瞧世界各地新娘嫁衣
瞧瞧世界各地新娘嫁衣
·五旬男子四年内连失两个女儿 每日痛哭致盲(图)
·女子与人同居生子被判重婚 以为烧结婚证算离婚
·动物园私设摊位大卖饲料 游客投食太多撑死动物
·流浪汉爱上温婉服务员 遭“贴身保护”丈夫痛打
·台14岁情侣发生性关系 律师称“两小无猜”免刑
·现代男女交往路线图网络疯传 网友称看完不想结婚
 

  2001年,由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少林足球》红遍亚洲,电影讲述的是一群离开少林寺的僧人因谋生而荒废武学,在20年后因为足球重新聚集在一起并夺得比赛冠军的励志故事。谁也不会想到,这样的故事竟会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近日,香港准备派出14名全部由流浪汉组成的球队去参加今年8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流浪汉世界杯”。这是一项专门为流浪汉举办的世界性足球比赛,每年一届,至今已有8届历史,香港也已6次派队参赛。专题采写/本报记者柳宝来 实习生陈文曦

  影响

  每年比赛吸引15万观众

  流浪汉世界杯并不简单。这项赛事由苏格兰人梅尔·杨和奥地利人施迈德2003年发起创办,又名“无家可归者世界杯”,每年有64支国家和地区的球队参赛,其中包括16支女子球队。耐克公司为其提供过资金赞助和酒店住宿赞助,沃达丰进行通讯支持;联合国、欧足联官网参与宣传,全球形象大使包括温格、坎通纳和德罗巴等。许多知名球星曾经去捧场,2003年,罗纳尔多前往奥地利观战,2007年坎通纳专门去哥本哈根为法国队加油。丹麦知名国际裁判尼尔森两度上场执法,他说:“执法流浪汉世界杯赛就像执法世界杯一样,令我感到骄傲。

  每年的流浪汉世界杯,全球有超过15万观众观看比赛,30多家电视台提供转播。去年8月,加盟曼联的葡萄牙人贝贝就是在此一战成名,上演了一出“乞丐变王子”的好戏,从无家可归到740万英镑身价。

  参赛条件很严格

  ·流浪汉世界杯的参赛选手必须年满16岁,且满足以下3个条件之一:自比赛前一年7月起便无家可归;正在参加戒毒或戒酒治疗;被社会福利院收容的难民或孤儿。

  ·由于组委会免费提供来回机票和食宿,每年有近3万名流浪汉争夺几百个参赛名额。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参赛机会,组委会有一条规定:每人只能参加一届比赛。参赛球队必须有8名球员,首发4名(包括1名门将),替补4名,上下半场各7分钟,中场休息1分钟。其他的规则和室内5人制足球赛相同,但比赛在室外进行。

  说法

  “世界上本不应该有流浪汉”

  对于许多参赛者而言,比赛胜负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被关注的荣誉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从未出过远门,更不要说坐飞机和出国住酒店了。据统计,七成参加过“流浪者世界杯”的人,比赛后生活都有改变。第一届比赛有141名参赛者,比赛结束后,31人找到了固定工作,12人与职业足球俱乐部签了合同,49人经过职业培训改变了生活。而这个数字现在还在进一步提升。正如无家可归者世界杯赛创始人梅尔·杨说的:“世界上本不应该有无家可归者。”

  赛事形象大使温格曾表示:“流浪汉世界杯将让不同国家的无家可归者聚集狂欢,筹集到的善款将全部用于帮助流浪汉。足球有助于让流浪汉重新思考,可以将纪律再次注入他们的思维。”

  个案

  2005年7月,第一支代表中国香港参加流浪汉世界杯的球队曙光队飞往苏格兰爱丁堡,开始了“世界杯之旅”。此后,先后有5批共40个香港流浪汉远赴南非、丹麦、澳大利亚、意大利与巴西参赛。2009年,曙光队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去年9月,香港地区流浪汉世界杯筹委会向香港特区政府正式提出申请,由香港申办2014年的流浪汉世界杯,目前正在等待回复。

编辑:陈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流浪汉爱上温婉服务员 遭“贴身保护”丈夫痛打   11-05-18 10:17
·流浪汉收养6条流浪狗更困窘 偷铜像变卖被判2年半   11-05-11 03:55
·江西一团伙买智障流浪汉伺机将其杀害 造矿难假象   11-04-11 07:17
·流浪汉被男子收留14年 家人上门向收留者讨工钱   11-03-19 07:29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