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中国内地博物馆安全案件反弹 故宫被指间歇监控
http://news.hsw.cn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2011-05-19 20:3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实拍艾滋病患者心酸人生
实拍艾滋病患者心酸人生
非特种专业狙击手集训
非特种专业狙击手集训
·西昌环卫工公款港澳游遭质疑 城管局称出去学习
·北京天上人间歌厅副总经理涉嫌介绍卖淫罪被公诉
·河南杀妻案死者心肝器官失踪 调查组称或为自溶
·中石油一季度炼油业务亏60亿 再抱怨国内油价低
·环保部因环境审批问题 叫停津秦与胶济高铁项目
·儿子花30万雇凶欲杀死亲生父亲 因父母离异生怨恨
 

 

  声光技术加盟

  显然,人类最初为保护私有财物而发明的锁具都属于实体防护。在一次次被高超的解锁技巧破解后,伴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开始发现,与其靠闭门锁窗的防护阻止盗窃,不如利用科学手段提前发现物品被盗的迹象,在窃贼尚未下手时便将其擒拿,于是,综合多种手段的安防体系出现了。

  “安防原则有一条,叫示强于敌。就是说只要你看到了这个安防系统,就不去作案了,有震慑作用。”总装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田竞说。纯粹的锁具无法满足震慑的作用。震慑、预知犯罪和报警显然更加依赖现代科技的进步。

  李建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安防体系有几个层面,一个是实体防护,就是把人挡在外面。第二,是探测技术,实际是一种传感技术。第三,就是对犯罪具有迟滞性的限制,让犯罪不能很快发生的办法。”

  最早进入安防报警领域的手段是声波。早在1877年,西方学者就已经出版了两卷本《声学原理》,开现代声学先河。进入20世纪,由于电子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依靠仪器,产生、接收和利用任何频率、任何波形、几乎任何强度的声波。1950年代以来,工业交通事业的巨大发展导致了噪声问题,从而促进了噪声控制、机械振动和冲击研究的发展。

  1960年1月25日,中国首次将简单的声学防盗设备引进北京故宫博物院。

  “当时的声控设备非常原始,只是判断有无动静,但不能区分是猫狗还是人引起的动静,反正只要有动静就不是好事。”田竞对《中国新闻周刊》笑着回忆,“特别管用,上了这套设备就抓了贼。”1962年4月16日晚8时,一个叫孙国范的窃贼潜入故宫珍宝馆,企图盗窃“珍妃之印”等文物,投入使用两年多的声学报警器立刻报警,孙国范被捕。

  首战告捷,中国文博系统物馆也纷纷上马这个声学防盗设备。不久,光学理论也被应用到了防盗领域中。这门有着两千年研究历史的学科,经过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众多科学家的推动,已经从最初狭义的可见光研究扩展成为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光等广义体系。

  田竞介绍说,光学系统最初被引入文博单位,是在房间里事先布置好传感器或者敏感元件,再把连接线引进监控室。“过去没有无线设备,全得靠拉线。”田竞说,光感防盗报警装置的原理很简单,“一旦有光,无论开灯或者用手电,设备就有感应,然后传输到监控室。”

  偷天陷阱

  1999年,英国老牌影帝肖·康纳利和美女凯瑟琳·泽塔琼斯联袂出演电影《Entrapmen》,中文译为《偷天陷阱》。影片中,面对博物馆戒备森严的红外线栅栏,自幼习舞的凯瑟琳·泽塔琼斯用一套高难度的艺术体操肢体动作,闪转腾挪,终于成功穿过了蜘蛛网般的红外线布防。

  虽然科学家早在1800年就发现了红外辐射的存在,但直到1960年代,红外线探测器才伴随半导体和光电技术的发展得以出现。简单地讲,红外线探测器的原理是,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能,转变成其他易于测量的能量形式,达到最终被仪器感知的目的。

  《偷天陷阱》中的红外线蜘蛛网,属于主动式红外线探测器,即主动发射红外线,当有人经过这条人眼不可视的界线时,对红外线产生阻挡,接收红外线的机器失去信号,便激发报警。

  但最早出现的是被动式红外线探测器。

  “中国在1970年代就从国外引进了人体红外探测技术。”田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是动物大到一定程度也会影响温度变化,所以后来一直在研究怎么辨别是猫狗还是人引发的红外探测报警。”

  当然,红外线报警器也不是万无一失。

  1992年9月18日一早,开封博物馆的服务员像往常一样,打开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大门,准备迎接参观者。但厅内场景使他们大吃一惊,一片狼藉之中,共丢失了69件文物,经专家鉴定,价值过亿。

  开封博物馆使用的就是被动式红外探测报警装备。经刑侦专家侦察,犯罪分子在红外线探测器前放了一块红布,将自身发出的红外线遮挡住了,一个简单的手段,使博物馆的安防形同虚设。

  田竞说,这个案件让人们开始注意到建立综合防范体系的重要。现代安防体系,都要采用三种以上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构筑多道防线。与此同时,科学家也开始研制具有防遮挡功能的红外线探测器。

  “安全防范应是一个链条体系,每一环都应该扣紧。长城如果没人把守还不是一样会被攻破。”田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家开始研制主动式的探测装置,由安防装置主动发射声波或光波,来探测是否有入侵行为。

  智能监控

  声光和红外探测都是间接信号,为什么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呢?

  于是,就有了视频监控。

  田竞回忆说,“1980年代时还叫闭路电视,不叫视频监控。”在他的记忆里,那时的摄像头只是利用摄像机拆改制成的简陋设备,只能拍摄黑白画面。“哪有像现在这样带自主光源,还可以转动什么的。”但他认为,“路子是对的。视觉信号最直观,而且视频录像还可以作为犯罪证据。”

  时至1990年代末,视频摄像头开始被广泛使用,文博单位、银行照例成为了最早的使用者。但是很快,窃贼们都摸清了摄像头的功能、位置和监控死角。“他们会戴鸭舌帽,做出一些古怪的动作等等,让你获得不了有价值的信息。”中国安防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平说。

  所幸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度进行。短短二十年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视频监控技术已完成了三代转换,如今,视频的智能化识别和分析是安防领域的最新课题。

  “这是最好的东西,就是尽量避免人为的干扰,机器承担大部分工作。”田竞解释,“不用靠人不瞌睡地盯着监视屏幕。一旦监控到有异常,比如人的快速位移,或一些大幅度动作,监控系统会自动把镜头推向那个人,并且报警。但目前还在研究当中。”

  不过,在专业人士看来,新科技固然可以被防盗者利用制作更坚固的盾,同时也一定会被盗窃者加以研究生产出更尖锐的矛。

  “指纹开始被用在企业的门禁上。一些IT企业员工就懂得找到指纹的二十个特征点做指纹套代替打卡。这之后就有人利用这样的原理破解指纹锁。”李建平说。而在这之后,依靠手指静脉血管纹路的识别系统就被开发出来以取代指纹识别。

  “汽车防盗也是一样,以前是钥匙开锁,现在实际是一个传感器发出信号。网上就有卖解码器和阻码器的,可以阻挡你的信号。你听到好像锁了车,但实际上并没有锁住。只要是无线传输的信号,就有办法拦截、破解。”李建平说,“所以说,并不是后来的技术就高级,之前的技术就低级。安防重要的是要形成互补的系统。盗与防盗的矛与盾博弈会一直进行下去。” ★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公开资料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刘亚俊的文章,特此致谢)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让百万市民走进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月启动   11-05-19 13:36
·曲江雕塑时光艺术博物馆开馆 20多场活动轮番上演   11-05-19 13:26
·曲江雕塑时光艺术博物馆开馆 20余场活动点燃古城   11-05-18 21:57
·全球一起关注国际博物馆日 带您逛逛特色博物馆   11-05-18 11:55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