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CPI数据的增速趋缓,房地产市场僵局依旧,部分经济指标开始疲软,关于“通胀见顶和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噪音舆论,开始蔓延开来。尤其近期A股房地产板块暗流涌动,连续十多天成为资金流入板块,这预示着由于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开始吃紧,政策放松房企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苗头可能显现,一些先知先觉的大资金也就嗅到了政策可能放松的味道。现在,如果是出于打破房地产僵局,或是出于GDP增速可能因为严控通胀而下滑的原因,而又重新放松调控政策的话,那么,这两年所有政策的出台都将成为一场游戏。
更令人忧心的是,由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跌,中国通胀形势趋于乐观似乎开始有了理由,甚至有经济学家预期今年下半年就要降息。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战通胀将仍然是“十二五”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在我看来,由于中国的城镇化加速,人口红利窗口即将关闭,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高通胀都将是始终挥之不去的幽灵。当然,也不排除由于行政打压过于强烈,出现短暂的物价下行。但这充其量只能算作是插曲,改变不了高通胀的走势。
而且,造成通胀和泡沫最根源性因素——— 货币扩张,近年来基本处于效果很差的状态。过去短短两年间,中国货币投放量一下子从47.5万亿急升到4月底的75.7万亿,升幅近60%%。过去两年,政府治理通胀和调控地产泡沫的决心非常坚定,动用了几乎所有的政策工具,但效果并不好。CPI持续维持在高位,房价调控夭折数次,至今看不到明显下行迹象。造成政府如此尴尬的根源在于没有真正的回收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
可以看出,如果要抑制通胀和挤掉泡沫,必须大幅度收紧货币政策。进一步提升基准利率即是“斩草除根”的关键内容。现在银行存款准备金已经到了21%%,再上升只会遭遇“死结”,严重干扰了银行正常运营环境。所以,现在必须下决心持续加息。而加息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既得利益群体,他们是推升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元凶。比如大国企、炒房人并不希望提升利率增加自己的财务负担,央行则担心升息会吸引热钱流入,反而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货币投放。而出口企业则忧心加息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加剧经营压力引起失业潮。
可惜,宏观政策从来都是“两难”,甚至是“多难”的,关键是寻找到问题的关键和主要风险。由于加息存在众多强势利益相关方的阻挠,导致这些年的货币调控,更多的只注重眼前那点事儿,货币“真紧缩”也是不见踪影,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也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当此关键时刻,“斩草除根”迫在眉睫。
(作者为中国人保资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