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一双鞋让大学生惊叹能买一头牛”
已入行五六年的“业内人士”曹雪用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佐证了李东的话。
“几年前我还在西安上大学的时候,一天跟我同学去一个牌子看到一双皮鞋,3000多。他拿出那个鞋看了一下就放回去了,往后跳了一步说:‘3000块钱能买一头牛!’他说的是实话,但是也说明,他不知道这个3000多块是由什么组成的,大家对于奢侈品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价格的高低上面,而不是对品牌的理解,其实你买奢侈品买的是什么?买的就是历史和文化。如果仅仅是一双鞋,3000元确实很贵,假如你能知道他品牌背后的东西,你就能理解这个贵是有原因的”。
曹雪在北大街经营了一家二手奢侈品店——私物·Galeria。
两年前他刚从香港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的时候,想回家乡开一家二手奢侈品零售店,但西安较低的工资水平和人们对品牌认知的缺失,让他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只把这里当做了一个办公室,进行少量的奢侈品置换和海外代购,而他的这家私物·Galeria,是记者能在本地打听到的唯一一家二手奢侈品店。
语言障碍成消费者和大牌沟通的坎儿
即便那些有勇气走进奢侈品店、愿意花钱买这些东西的人,想要真正了解这些大牌的文化内涵,还有一道“语言”的坎儿要跨过去。
“很多大牌东西都是从国外进来的,这些东西要进商场就要有中文标识、产地和说明,但是除此之外呢?其他东西消费者看得懂吗?还有网站,比如LV的简体中文网站,就做的是最简单的。消费者想要对品牌加深认识,一方面,从业人员不会告诉你,另一方面这些官网,很多都是亚洲代理在管理,他们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和太多钱在上面,货品进来之后,只有中文标识、中文说明和中文产地,剩下这些品牌真正内涵的东西,要么英文、要么法文、要么西班牙文,我们又看不懂,那么我们买了什么呢?不过是一双鞋而已”。
熟练掌握英法两门外语的曹雪认为,语言的能力,对于人们深入了解一个品牌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缺少对于品牌了解的渠道和窗口,就连那些喜欢看秀的人,想要看世界顶级的秀,也一定是要看在米兰和巴黎的秀,在他不能亲自到现场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网络看,最少他要懂英文或法文才能看的懂”。
“而这样的人在西安并不是很多。”他说。
能够懂得品牌内涵的人不仅绝对人数在西安不多,他们占到奢侈品消费人群里的比例则更少,无论是李东、周周还是曹雪,他们接触到的西安奢侈品主力消费者均是来自陕北的老板们,其次是本地的企业家,以及一部分国企员工与公务员,那些真正有钱又“有品”的人,在西安,尚处于“稀有品种”。
本版稿件由记者罗溯阳采写
大牌logo中英文对照
LV——路易威登
GUCCI——古琦
FENDI——芬迪
PRADA——普拉达
Chloé——珂洛艾伊
Hermes——爱马仕
Burberry——巴宝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