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陕西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下发了〔2011〕31号文件,文件提出,要在全省学习和推广王村煤矿精细化管理经验。同年3月,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近百名主管生产局长和矿长在澄合王村煤矿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安全管理学习班。之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下发了〔2011〕180号文件《关于学习推广王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决定》,澄合矿业公司也下发〔2011〕56号文件《关于开展全面学习推广王村煤矿管理经验活动的通知》。一时间,陕鼓动力、西飞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来到王村煤矿参观学习。这个原本不太起眼的煤矿企业,为什么能在陕西煤炭行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创新管理模式 突出超前预防 王村煤矿铸造安全管理新品牌
“苦心孤诣,本质悟透得真谛,锲而不舍,积累酿醇攀高峰,王村因众人文化而生机勃勃。”
——中煤政研会专家推荐词(部分)
由此,可折射出王村煤矿在文化与管理方面的与众不同。王村众人文化,即: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
在安全管理方面,王村煤矿以突出预防,突出创新,突出人文化,突出全员参与这四个突出为特色,树起了全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的一面旗帜。而这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倾注了该矿2000多名干部职工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无怨无悔的付出。
连小学生都会背26条和110条
在王村煤矿,连小学生都知道26条和110条,甚至会背26条和110条,这一点在王村煤矿不足为奇。
2010年9月份,王村煤矿针对连续出现的小工伤事故,结合本矿实际,从规范现场作业环境、强化人的行为入手,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把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26条隐患和110条严重“三违”行为,确定为员工和管理人员辨识隐患和“三违”的依据,并出台了《井下现场隐患辨识及处置有关规定》、《井下现场隐患辨识及处置责任追究及奖罚办法的有关规定》、《王村煤矿各工种严重“三违”行为辨识有关规定》,形成了该矿安全超前预防管理的主线。
如何将这26条和110条落到实处?如何让职工真正从思想上接受?只有靠严格的制度和激励政策来推动。为使职工积极接受,他们制定了正激励措施,即:与安全效益工资挂钩,凡是能通过26条隐患和110条“三违”背诵的职工,就给予安全奖励,背不过不奖励。这一措施的出台,立时在全矿掀起了强大的背诵热潮,各区队干部职工纷纷响应,矿领导包职能科室,职能科室包区队,区队包班组,班组包个人。一时间,26条和110条的背诵成为了王村煤矿安全管理的重头戏。
“刚开始时我还想领导只是说说而已,像我这样的老工人,在煤矿干了几十年了,大字也不识几个,还背诵什么26条呀,又不是小学生,可后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该矿机运队老工人刘润成说:“记得刚开始背诵时,我们队好多老工人都没当回事,结果到了第一个月领工资时,看到队上背过26条的人除工资外,还多拿了好几百块钱的奖金,我就急了,咱这么辛辛苦苦的干,不就是为了那几个钱嘛!再说矿上也是为咱的安全着想,只要背过26条,不但不扣工资,还发奖金呢,嘿嘿,这不,我也就赶紧跟着背了。”
老工人王珠江自嘲又略显骄傲地说:“想当初我背的时候,还是老婆和孩子一句一句教的呢,现在不管是采掘部分还是机电部分,咱都能背的滚瓜烂熟了,还别说,刚开始不觉得,后来在工作面干活时不知不觉就照着背诵的做了,还真挺管用的呢!”
可不是嘛!据了解,自2010年9月份推行26条和110条以来,王村煤矿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碰手碰脚的小工伤。“只要不违反这26条隐患和110条‘三违’,原煤生产基本上不会发生安全事故。”这是王村煤矿干部职工经过努力达成的共识。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简单的学习理念成就了王村煤矿连续安全生产1600余天的记录。提高职工安全素质,不仅仅靠背诵,还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王村煤矿提出了“十万字笔记提升”这一素质建设工程,在全员中开展记学习笔记活动,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学安全、学管理、学做人。干部职工将简单的动口转化为口、手、脑并用,真正造就了一批新时期的产业工人,仅2010年,全矿职工人均学习笔记字数就达7万余字,学习,已成为全矿干部职工提升自我、追求卓越的自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