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文/本报记者张潇 实习生刘亚军 图/本报记者王燕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率逐年增加,学生体能素质整体下降,增强中小学生体质迫在眉睫。近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就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出台实施意见,要求小学1~3年级不得布置家庭作业、中考中将逐步加大体育考试的分量等,学生家长对这些规定有怎样的看法?本报联合西部网、西安新闻网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中,孩子正在上小学的受访者占50%,25%的受访者的孩子在读初中,子女读高中的受访者占17%,8%的受访者孩子处在其他求学阶段。“听到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消息,您的反应是什么?”17%的受访者觉得“高兴, 早就该实行了”,66%的受访者“担心无法落到实处”,17%的觉得“无所谓”。
缺乏体育锻炼兴趣
学生面色苍白体态偏胖或偏瘦
“马上要中考了,我的体育考试跳远项目成绩还是不及格。”某重点中学初三女孩李乐乐最近有点发愁:“每天做完作业都快12点了,学校的体育课也上得断断续续,哪有时间锻炼呢?”听说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中考体育成绩的比重将要逐渐增大,这个看上去纤弱的小姑娘显得很无奈:“要在这么短时间提高体育素质肯定不现实,看来只有直接‘裸考’了。”
在中学教师王小林的印象里,像李乐乐这样对体育缺乏兴趣的孩子有很多,他们一般面色较为苍白,体态偏胖或偏瘦,很大一部分孩子视力有问题,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体育成绩普遍偏低。“教学30年,我觉得上述这样的学生群体数量似乎有所上升。”
2009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学生做了《西安市城区中学生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现状》的调查,结果佐证了王小林的判断,调查涉及西安市三城区三所中学737名学生, 结果显示: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宜少于8小时,但西安市睡眠不足8小时的中学生高达29.1%。西安市中学生普遍静态活动时间偏长,总超重肥胖率为12.6%。调查建议在保证中学生充足睡眠的同时应减少静态活动时间,特别是看电视、使用电脑的时间,切实减轻中学生学习负担,鼓励其多参加体育活动。
长期缺少体质锻炼
4成青少年被健康问题困扰
5月23日中午,市民李生带着小学一年级儿子李武回家,李武身高已经一米三,体重40公斤,李生对于学校要加强孩子体育锻炼很欢迎:“我儿子比同龄的孩子胖一些,上学之前我们觉得这是好事,营养好自然身体棒,但他的体育课成绩一直不太好,也不喜欢运动,要是学校能加强对孩子体质的锻炼,那就太好了。”
“您孩子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60%的受访者表示孩子“体质很好,很健康”,17%的受访者表示孩子“有近视、弱视等眼部健康问题”,16%的受访者表示孩子存在“体重超重,免疫力低,多病”,选择“其他健康问题”的受访者为7%。
谢思哲是高一学生,眼镜度数300度左右,他们的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近视。他介绍说,自己的眼睛是从初二开始近视的,“没办法,看书、上网都很费眼睛,”学校眼保健操也很少做,原因是“这些时间经常被老师占用”。这个16岁的瘦弱男孩表述:“除了体育课,平常也没有运动习惯,每天作业都做到11点多,早上还要早起,我总觉得没时间运动。”
“人的身体素质是通过跑、跳、投等等一系列的项目反映出来的,简单的理解就是能跑多快、跳多远这样。整体来看,学生身体状况呈下降趋势。”西安市铁一中体育组组长陈伟从事了9年中学体育工作,他认为学生的体质的确在下降,他认为现在的孩子体质下降的最关键的因素,是现在很多家长整体健康观念指导思想有问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第一位的,觉得只要孩子吃好喝好就可以了,导致孩子心理上不愿多锻炼。
改变重学业轻锻炼观念
父母言传身教利于孩子运动
“您的孩子平时锻炼状况怎样?”33%的受访者表示“每天坚持锻炼”,25%的受访者表示“每周有固定时间进行锻炼”,42%的受访者表示“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外,几乎不锻炼”。
小学体育老师王申(化名),认为小学生的锻炼问题小一些,“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自己就会从各种游戏中去锻炼,锻炼脱节的问题发生在中学,”“一上中学,孩子的学习压力大了,如果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身体素质就会下降”,记者采访时发现,保持较好运动习惯的学生多以男生为主,初二的王越每天都会打打篮球,有时候和同学打羽毛球,回家之后会在院子里玩。他说这是因为自己的爸爸就爱好篮球,经常和他一起玩,“我妈妈有时候嫌我运动时间太长了,应该多看书,爸爸就会告诉她运动的重要性,我妈妈也就说得少了。”但王越也觉得,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很长,一般都需要3个小时以上,“其实我有时候运动也觉得有压力,觉得自己好像有点贪玩。”
陈伟认为家长的运动观是最该改变的,他表示:家长都很关心孩子健康,但家长本身保持良好运动习惯却并不多,“很多家长实际上还是重学业轻锻炼,把这两个本来是相互促进的事对立起来了。”他认为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系统重视的问题,有详细的严格条例规定,这种约束方式虽然有效,但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只是把锻炼的问题说给孩子听,并没有身体力行,没办法带动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如果父母每天带孩子去跑步,形成固定的习惯,如果家长都能做到的话,那么体育课也会更有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