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南方水产业受干旱威胁 水产公司劝退员工千人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京报  2011-05-31 05:2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那些在T台上出糗的模特们
那些在T台上出糗的模特们
农妇拍“农场女孩”挂历
农妇拍“农场女孩”挂历
·中学生微博称将参选人大代表 非老师眼中好学生
·员工一天假期被分摊到250天 每天提前2分钟下班
·27岁“宅男”因身高自卑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自信
·“二奶维权网”沦为包养专版 专家称其维权必败
·大学生开店生矛盾 砍死合作伙伴制造不在场证据
·男子装大款自称患绝症赠家资 骗走足疗女工十万
 

  27日,湖北螺湖镇洪湖渔业新村的湖水已经基本耗尽,蟹笼、鸭舍都落在了裸露的湖床上。本报记者 赵亢 摄

27日,湖北螺湖镇洪湖渔业新村,一渔民望着自家的养殖区。记者 赵亢 摄

  新京报讯 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遭遇严峻旱情。最新天气预报显示,未来3天,湖北、湖南等旱区依然无明显降水。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

  最新统计显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耕地受旱面积为4535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3.4%。5省有329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50.6%和24%。

  为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加强三峡水库的科学调度,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沿江地区生活生产用水。

  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下达抗旱补助资金达19.6亿元。截至5月29日,旱区5省共投入抗旱劳力649万人,启动机电井30多万眼、机动抗旱设备138万台套。

  专家分析

  长江旱区须防“旱涝急转”

  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要预防旱涝急转。

  据专家分析,今年汛期及夏季,长江流域降雨总量基本正常,但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并重情势,夏季长江上游地区降雨正常偏多,局地可能有洪涝发生。

  据国家防总信息处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解释,一般而言,南方地区从4月开始进入汛期,而现在即将进入6月,即常规意义上的主汛期,也意味着降雨本身可能会进一步增大。

  此外,虽然个别年份有所差异,但通常来讲每年的降雨总量是差不多的,从目前汛期来说,前一阶段降水较少,比较特殊,但可能在后期出现降雨较为集中的现象。

  综合本报记者 金煜 《人民日报》等报道

  探访

  持续干旱 洪湖超七成养殖户绝收

  洪湖市水产局称直接经济损失近5.3亿,小龙虾等水产品价格上涨

  受持续干旱影响,湖北洪湖水产养殖业遭受重创。昨日,记者从洪湖市水产局了解到,今年洪湖70%以上的养殖户绝收,近10万亩围网养殖鱼、蟹、虾死亡。

  洪湖市水产局办公室主任曾继参表示,截至目前,洪湖水产养殖业直接经济损失近5.3亿元。

  “小龙虾十年最贵”

  昨日,记者在洪湖最大的农贸市场新堤市场看到,与蔬菜区人流熙攘的热闹场景相比,水产区显得较为冷清。

  水产摊主李进华正坐在椅子上,翻看一本杂志。他面前摆着三盆小龙虾,体型较小,约五六厘米长,一个上午几乎没有顾客。

  李进华说,以前都是大量收购龙虾运往南方,但今年,干旱导致龙虾减产,他只能从鱼池收购一百多斤龙虾,向餐馆零售。“往年小龙虾都是11元一斤,现在要卖到15元了。”

  “我做了10年水产生意,今年小龙虾是最贵的。”李进华说。其他水产品价格也纷纷上涨,草鱼由4元/斤涨到6元/斤,藕尖由5元/斤涨到7元/斤。

  水产企业邻省觅货源

  前日,记者来到湖北省三大水产品加工企业之一的德炎水产。偌大的工厂一片安静,没有开工痕迹。

  德炎水产公司行政部经理熊正祥表示,该厂主要经营项目是进行小龙虾二次加工,出口到欧洲和美国。“但是目前找不到货源,以前不出洪湖,每天就能收购100吨小龙虾,而现在每天只能收30吨,还得跑到湖南、江西。”

  今年以来,德炎水产为扩大小龙虾经营规模,从山东、江苏等地招聘了1700人。但受干旱影响,大部分员工闲置,公司劝退转厂1000名员工。

  “为了安抚员工,公司每周组织员工看2场电影,周末组织打篮球和羽毛球。”熊正祥说。

  本报记者 王瑞锋

编辑:王静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