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补充 知名网评人
又是苹果!我这样感叹四川省巴中市林业局公款采购iPad2水货的新闻。感叹的缘由,是去年12月也曝光过两起类似事件。一是辽宁抚顺财政局公款采购7部iPodtouch4当U盘使。二是苏州交警采购21部iPhone4当警务通用。最有意思的是,三家公务单位的回应口径也出奇一致:工作需要——— 并且,当这个理由被质疑和戳穿,他们极为淡定,好像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联系到最近有关 “道德滑坡”的讨论,有感于这样涉嫌违规的公款苹果消费,我认为全社会的道德滑坡,首先是某些公务员的道德滑坡。道理也很简单,有评论直指这样的公款采购是变相腐败。然而这三家单位的回应,淡定恬然振振有词,有目共睹有耳共闻。不知用上显微镜能否从中找到一点儿责任和道德感?看来,网络时代果真是淡定时代,三公消费中的闹剧,也逐渐向“麻木不仁”、“习以为常”之类中性词靠拢了。
道德滑坡论既然是共鸣而非争鸣,就不用掰开揉碎了讨论。这里,我想换一个话题,谈一谈苹果,兼及水果和产品,还要融入神话、传奇,羞耻和冤屈……以及公款采购一而再,再而三,这次怎么又是苹果。
苹果身为一流电子产品品牌,其标志是被咬掉一口的苹果造型。这咬掉的一口十分重要,很有文化,意蕴丰富。原本当然是《圣经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夏娃遭蛇诱惑偷吃禁果,突然懂得了羞耻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而苹果来到神州,也有了中国特色的解读。比如,上述三位放下身段甘当 “苹果粉”的公家,他们的公款采购清单上,虽然还有诸多诸如索尼之类也是世界名牌的产品,但偏偏被网友挑出苹果产品说事。可谓神迹般严丝合缝地对应上了偷吃“禁果”的典故。看来苹果牌子果真十足炫目,代表性超强,不但是公务采购的软肋,还有克制变相腐败之效…… “怎么又是苹果”之问,至此或许已初露端倪。
另有事实也值得一提:千百年来,人们都视苹果为禁果,甚至进一步称之为蛇果,但伊甸园的经典故事,其实并未明说禁果是苹果。当然,也没有说禁果是索尼海尔松下,或者桃李杏梨。而乔布斯选择了苹果作为品牌的名称和想象,固然有犯禁之意,但其实已经转义为创新,闯禁区求超越之类,并用辉煌的成功加以验证了。
在伊甸园故事中,领会亚当和夏娃有了羞耻感和被逐出伊甸园,远比禁果重要。显而易见,羞耻感是知识的起点,更良知的体现;被逐既是领受惩罚,是兑现契约,更是对规则的尊重。
毋庸置疑,能理解羞耻和规则两个关键词,理解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被逐只会发生一次就变得容易;自然也就清楚了公款苹果事件何以发生,并保有再三再四的势头;还能揣摩出当事单位和人,淡定地不知规则和羞耻的深层原因。当然更迫切地感受到,将更为公开、深入、细致地规范和监督公款消费,应该纳入社会创新管理的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