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在高考作文里读懂时代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报  2011-06-08 08:2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80后难忘的课本插画
80后难忘的课本插画
镜头下的“死亡”瞬间
镜头下的“死亡”瞬间
·西安一女大学女生给老师写情书 师母郁闷发帖抱怨
·涉嫌与日本人假结婚 两名中国籍女性被警方逮捕
·高考作文引热议 网友点评:陕西作文题全国最差
·台湾男子威胁杀女逼妻离婚 称“小三才是真爱”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药家鑫7日上午被执行死刑
·记者暗访京城高档会所:神秘不挂牌 有钱难入会
 

  ■ 曹旭刚

  从来没有哪一道试题,能像高考作文题那样万众瞩目。昨日高考语文考试的终场铃声刚一响起,与高考作文相关的话题,就迅速发酵成社会的热点:语文老师在第一时间解读着作文题的难易,网友在微博上踊跃地写着 “微作文”,公众亦在依照自己的理解解析着高考作文题……

  某种意义上,高考作文已由考生的一道题目,演变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细心的人会发现,这种演变,并非今年才有之事,几乎每年的高考之后,高考作文都会由“小众”走向“大众”,都会被各方人士解析得淋漓尽致。于是,一个问题自然浮现:我们为何会对高考作文如此有兴趣?

  需要说的是,文章虽然是由汉字组成的,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文章又不是几个汉字那么简单,一句“文以载道”就清晰地揭示出了这种不简单。虽然,我们今日对文章的理解,早已从“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上滑落了下来,但是,文章还依然在满足着公众“载道”的心理——— 在文章式微的今天,高考作文似乎是体现这种心理的一个极好标本。

  或许,在高考作文广受关注的背景之下,将“文以载道”演绎为“题以载道”似乎更能说明问题。至少,在对高考作文题的解读中,教育界人士以及社会公众,都竭力从中读出当下被主管部门所秉持的某种教育理念。1977年高考刚刚恢复的时候,类似《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样的泛政治化的作文题可谓比比皆是;到了1985年,泛政治化的作文题又开始向环保这类的社会话题转变;而1998年之后,《心灵的选择》这样的能够体现个人化的题目又多了起来……将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与教材相互印证着来看,便会清晰地看出一条走向多元的变革之路。

  再进一步,将高考题的演进历史置于社会变迁的背景之下,亦会从中清晰地读出社会变革的印记。于是,某种意义上而言,人们之所以关注高考作文题目,未尝没有用“高考作文”来透析这个时代的想法。毕竟,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而教育却是社会前行的信号灯。

  拿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说,不管是引导大家思考生活 “拒绝平庸”“这个世界需要我”之类的,还是引导大家思考这个时代比如 “中国发展”,“回归原点”之类的社会化解读,其实都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关照。这个时候,不只是考生做题,社会也在做题。

  尽管这些年来,在社会对高考作文题的臧否之中,总会出现各种褒贬不一的声音,但是,转过头来想想,这种“褒贬不一”,其实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收获,正是由于思想的多元,所以才有了作文题的多元。而这种多元的作文题,又反过来会促使我们的社会朝着更为多元、更多开放的阶段迈进。就像一位老师在解读“中国的发展”时所言,不必只写好的,亦可写不好的,只要言之有理。显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或言之,重要的不是到底该如何解读高考作文题,而是高考作文题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解读的机会。在这个解读的过程之中,可以将我们对于教育变革的呼唤,社会的期待,对于国家的祝愿,都附于其中。不管是“文以载道”,还是“题以载道”,被承载的,都是社会的心声。

编辑:王静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