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此举为公关战
由于摩托罗拉为该调查最大受影响者之一,该公司公关部负责人随即在微博发表公关声明辟谣表示:“所有MOTO手机符合无线电辐射的国家和国际安全标准。许多专家和政府机构一直认为,满足无线电安全标准的产品并未造成任何已知健康危害。摩托罗拉所有产品的无线辐射SAR值都在安全系数之下,并且所有产品都视为同样安全。”
“那篇报道的最后一句话:辐射量最高的手机是摩托罗拉Bravo和Droid 2 Global,辐射量分别为1.59 W/kg 和1.58 W/kg,接近FCC规定的上限。这就跟在限速100的高速上开到98迈,算超速吗?”该公司公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有业内专家表示,某种程度上本次“手机致癌报告”成为了手机制造商之间的公关战场。知名市场调研公司艾媒市场咨询董事长张毅向记者表示,在美国类似“美国环境工作组”之类的民间组织是可以随便设立,并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发表报告。“很难说这是一份严肃的报告,但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公关战略。”
也有技术专家向记者表示,实际上采用不同的通信标准,得出的结论是会截然不同的,因此“美国环境工作组”的报告极其不严谨。
记者观察
手机致癌说常用于商战
其实手机致癌并非首次用作商业竞争的策略。早期,包括运营GSM网络、CDMA网络的运营商以及运营小灵通(无线固话)的运营商,都曾围绕“手机辐射影响健康”之类的问题有过不少激烈的公关战。
当时CDMA运营商和小灵通运营商宣传相关制式绿色环保的卖点,而运营GSM制式运营商则反驳相关宣传是夸大其词的行为,实际上国际上根本没有证据证明任何手机辐射有害健康。由于相关公关宣传越来越过火有引起手机用户恐慌的趋势,最终有关部门最终出面禁止再将“手机辐射”作为商业宣传的策略,类似公关战才告一段落。
相关报道
手机致癌尚无定论
一个关键点:世卫报告到底有没有说手机能致癌?其实总体而言,“手机致癌论”证据有限,结论缺乏说服力。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结论是,暴露在手机等无线设备的电磁辐射中,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长远影响,癌症风险“有可能增加”。不过,当前的科学证据仅表明无线设备与癌症之间的一个可能联系,而不是得到证明的联系。
但国际无线联合会在一份声明中讽刺说,这家世卫组织机构“做了无数的评估,在过去还给腌菜和咖啡做出过类似的结论”,认为咖啡可能与大肠癌有关,但另一方面,又说咖啡可以降低患前列腺癌的可能。
国际无线联合会还表示,即使IARC结论正确,目前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手机致癌”。IARC将致癌物分为五类,除了“可能致癌”之外,还包括致癌、很可能致癌、未知、很可能不致癌。其中,吸烟和二手烟都被列入“肯定致癌”,“很可能致癌”包括生产艺术玻璃和常用电吹风的理发师等职业行为,使用手机所属的“可能致癌”甚至排在其后。
而中国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则表示,手机电磁辐射会产生热效应,热效应的机理是电磁波照射会引起生物体组织发热,导致局部生物体可能产生影响或者发生变化。而目前的研究结论是,手机电磁辐射热效应对人体产生影响是肯定的,但是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否致病、致癌目前没有确定的结论,不必恐慌。
由此可见,手机致癌说依旧是“信则有,不信则无”阶段,完全处于没有结论的阶段。
信息时报记者 潘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