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6月13日至15日,由省文化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韩城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韩城秧歌”研讨会在韩城隆重召开,省内外研究民间文艺发展的一批知名专家与学者齐聚太史故里,为韩城秧歌“把脉”。
韩城秧歌历史悠久,是一种融民歌、说唱、舞蹈为一体,并向戏曲衍化、具有戏曲雏形的说唱形式,俗称“对对戏”,已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研讨会上,省文化馆副馆长唐宇君、国家文化部民族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嘉先后发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修建桥,围绕研讨会的举办以及韩城秧歌深厚的艺术积淀、继承与发展、整体挖掘、研讨、研究作了重要讲话,原韩城市文化馆馆长同养木先生就秧歌的发展、演出程序、表演形式、应用及创新等作了《韩城秧歌如何传承和发展》的论文表述,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雷达以一名韩城人的身份从回顾、总结、期望三个方面作了《根在韩城,心系秧歌》的发言。与会所有嘉宾纷纷围绕韩城秧歌做了不同的发言,为韩城秧歌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会场气氛非常浓烈,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据了解,源远流长的韩城秧歌在清光绪年间进入鼎盛期,秧歌艺人足迹遍布八百里秦川。光绪二年,韩城秧歌艺人韩敏卿带领秧歌班子进京演出,名动京师。在皇宫为慈禧太后演出后,清廷专设“秧歌教习”,在宫中教演韩城秧歌,光绪二十五年,清廷派钦差大臣张启华到韩考察,韩城知县吉冠英专门举办了一次韩城秧歌大汇演,名角荟萃,盛况空前,150位秧歌艺人登台表演,全面展示韩城秧歌的迷人魅力和精湛艺术。目前,韩城秧歌曲目共挖掘整理127折,出版96折,内容包罗万象,异彩纷呈,诸如历史传奇、神话传说、民俗风情、民间故事等。现存曲调117种,其曲牌联套的结构形式与元杂剧的雏形“诸宫调”类似。(通讯员 石小荣 杨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