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德国造下水道历经百年沧桑 助青岛避免被水淹
http://news.hsw.cn    来源: 半岛网  2011-06-21 09:3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冒雨半裸排队为穿免费衣
冒雨半裸排队为穿免费衣
摄影师5年捕捉嫌犯表情
摄影师5年捕捉嫌犯表情
·北京会所超4000家 会费最高500万神秘政要混其中
·25岁小伙成最潮破烂王 剃莫西干头自染黄发(图)
·宿管阿姨大学毕业典礼800字致辞被掌声打断11次
·90后男孩患乳腺癌被切左侧乳房 伤心告别紧身衣
·长沙一男子因纠纷开车碾死妻子岳母被判死刑
·宿舍管理员800字致辞被掌声打断11次讲哭毕业生
 

 

  德式排水技术上可行,缺资金

  看了西方的排水系统,不少人曾提出疑问:为何我们的城市不能采用那么先进的技术。对于这个问题,市排水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从技术层面来说,排水处有这个能力,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他们说现在是用最少的资金实现排水效果的最大化。

  “他们所修建的污水管道是根据当时二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市设计的,这些都是由当时特定的需求特点决定的。随着青岛人口密度加大,原来的小洋楼变为了人口密度更大的高层住宅,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自然都比原来大了很多。现在的城市需求更大容量的排水设施。”工作人员说,“在这一块上,我们的技术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但是资金的投入可能是不允许的。”

  当记者问德国建造的下水道与国内相比,孰优孰劣时,工作人员说时代不同了,德国人有自己的设计理念,但可能很多已经不符合现代城市的现状。所以,两者的可比性并不大。“现在我们用的也是雨污分流,而且每年也在改造设施,其实排水效果最重要。”

  有的管道口被封死

  对于该问题,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么多年,很多违法违章的行为出现,很多小企业或者饭店将污水直接排入到这些雨水排水口里,有些管道是为了截污而堵上的。还有些管道是已经废弃了的管道,为了更好地将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在原本的管道上游进行了截流,另设管道。

  ◎相关资料

  青岛特有的“古力”

  古力是德语“Gully”的音译,意思是指带有可供人出入井盖儿的地下雨污水坑道。这些古力盖中心,大都有一个“ K ”,“ K ”代表“KIAUTSCHOU ”,意指胶澳。至于“古力”究竟应该翻译成汉字的哪两个字,也有专家认为还是用“轱哩”比较好。由“古力”派生出来的另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还有我们经常在马路上见到的地下雨水、污水、自来水、电缆、煤气等管道井盖,青岛人习惯称之为古力盖儿。

  ◎历史学家

  这样的下水道得益于德的“雄心”

  为了能更详细地了解德建下水道的历史,6月7日下午,记者采访到了原青岛市图书馆馆长鲁海先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本地人,在他的生活经历中也留有下水道的记忆,而且多年来他也对此有所关注和研究。

  下水道得益于德国人的“雄心”

  鲁海先生说,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相比较美国而言,德国的兴起是比较晚的,他们雄心勃勃,想把当时只有两万人的渔村,建成“样板殖民地”。德国人在青岛的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他们调集了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市规划,而先进的排水系统仅仅只是当时青岛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在当时的殖民区我们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两栋楼,并且在那个时候德国人就已经把电线设在地下,这些设计在现在看来都是非常先进的,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德建下水道区域东西长、南北短

  德国殖民统治时期,青岛被划分为了两个区:一个是禁止中国人居住的青岛区,另一个则是华人居住的鲍岛区。德国人从1899年开始铺设先进的地下管网,一次就铺了3500米。德国人对中国人是有歧视性的,他们只在青岛区铺设了先进的地下管网工程,而华人区则一直使用雨污合流。青岛地势南低北高,丘陵地貌,德国人在青岛大规模铺设下水管道也是顺山势集中在南部老城区的沿海一线,整个区域东西长,南北短。范围大概为:西到铁路,北到保定路、德县路、关海山、信号山、太平山,东到太平角六路。

  下水道曾经是孩子们的玩耍之地

  采访过程中,说起下水道留给他的回忆,鲁海先生兴致勃勃地谈了起来。他说小时候下水道里面非常干净,那里是孩子们的玩耍场地。“在我小的时候经常会钻到这个排水管道中玩耍,相信现在很多老青岛人都有这样的记忆。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从栈桥附近的排水口进入,然后再从肥城路中山路路口钻出来,或者从中山路曲阜路路口跑出来。”鲁海先生说,他的儿子小时候还去过下水道里面,而这种记忆也延续了两代人。

  “文革”时期还被用作人防工程

  记者在下水道探访时,曾看到多个楼梯间,而且上面就是地面,让人不解其为何用。而这个问题,在鲁海先生那里得到了答案。

  “文化大革命时期,德建下水道还被作为了人防工程,排水道上开了很多口,里面修设了台阶。每一个通风口上面都有水泥块盖板盖着,盖板上有两个铁拉手,板子并不是很重 ,我们可以直接拉开进入,若是在排水道里面只要用力一顶,就能将顶板顶开。”鲁海说,“当时中国的其他城市非常羡慕青岛,德国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个排水道,让我们在‘深挖洞’时期,节省了不少人力。”

  天然河道被填,致局部地区积水

  “在我的记忆里,青岛没有出现过什么洪涝灾害,但是一到暴雨天气,青岛会有几个有名的积水处,比如青岛区的人民会堂处和鲍岛区的青海路,这些积水点都是人为造成的,原本这些地方附近都有地上河流的,天然起到泄雨水的作用。”鲁海告诉记者,“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些河流被填,改建成了马路或者盖上了高楼,加上城市到处在硬化,雨水无法渗漏,只能顺着地势汇集到这些地势低洼的地方,就造成了严重积水。” 文/记者 李伟伟 牛青青 图/记者 李隽辉

  ◎记者手记

  手机终于响起我才不再焦急

  我是负责在管道外接应他们的,在他们第一次进入管道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刚刚接到采访任务,领导千万次的嘱咐,让我一定随时和管道内的他们保持联系,一旦出现任何情况立马报警。我认真地站在洞口等待,在他们刚刚进入洞口的前15分钟我还能够听到他们谈话的声音。可是当半个小时后洞内只能听到隐约的井盖被撞击的声音,向管道内大声吼叫,无人应答。拨打两位记者的电话,全部无法接通。“我该不该报警呢?”站在洞口犹豫了一会,决定继续等待。大概一个多小时后,我的手机终于响起,太好了,他们很平安。

  (半岛网)

编辑:李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