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和被炒作?
南方周末:这几年干旱下来,看三峡工程的作为,有人认为,三峡工程是“反控工程”,该下泄时没有下泄。
陆佑楣:正好反过来,该下泄时候泄,该削的时候就削。人是聪明的,哪有人这么笨,为了发电不顾下游干旱全部蓄起来,没有这个道理。就是今年,三峡水库在下游干旱时补水,也没有损失多少电量,通过水轮机产生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这是多好的事情。
南方周末:到底谁在妖魔化三峡?
陆佑楣:谁在妖魔化三峡,有部分媒体炒作误导的原因。也有一些反坝的人士来误导,反坝的声音是从美国来的,他们在美国没市场了,跑中国来,国内一些NGO接受了他们的资助,也替他们鼓吹反坝。
南方周末:尽管你认为是部分媒体和NGO误解了三峡,可这些年的争议都是这样吗?
陆佑楣:有地震说是三峡工程引起的,比如汶川地震,距离三峡大坝有700公里,根本不在一个构造板块上。有一年洞庭湖出现鼠害也说跟三峡蓄水有关,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有时候你要花很多口舌去解释。
南方周末:以前主要是民间声音,可以说是误解,但这次争议的源头是严肃的国务院《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陆佑楣: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首先是肯定,你不看主流肯定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成效,发挥的作用。第一句话不看,就拿后面说。国务院提出应该注意存在的问题,都是应该的。
我看一些媒体,尤其国外媒体说中国政府终于承认了三峡工程的问题,这就是误读、曲解了。
也有人在网上,在微博上说,你看现在领导一个也不去三峡了,害怕三峡,怕沾三峡的边,好像三峡出了多少问题,这都是瞎说的。领导天天盯着三峡工程干啥,建设过程本来很平凡,建成前已经来过多次,还来干什么。可经媒体一炒作,好像就是中国政府承认三峡工程出问题了。哪有什么问题?
南方周末:为什么反对大坝的声音从不间断?
陆佑楣:现在已经在建电站的河流这么多,金沙江只有一条,怒江还没建,怒江是很好的一条河流,建一连串梯级电站就是一连串明珠,对生态环境只会有利,不会不利,也不会改变三江并流,又可以得到1000亿度电,是清洁可再生的电能,比三峡的电还多一点。当然最后该不该建,由政治家来决定。
“不能总打三峡的主意”
南方周末:据报道,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没有公布之前,湖北、重庆等省市对后续项目格外关注,也争得很厉害。
陆佑楣:我看到有报道说,库区一个县就提出要1000个亿。
重庆计划再移民400万,整个三峡后续规划移民部分才给120亿,重庆移民是好事,我赞成,但是不能打三峡的主意,好像是三峡有钱,这就不对。
这一次批准所谓的后续工作的投资1238亿,是不是够了,花完了又会动脑子,三峡工程是有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工程,工程建完了就应该画句号。其它属于地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范畴的事情,应纳入常态管理,不能都贴在三峡工程身上。
南方周末:这次风波会不会影响中国水电发展?
陆佑楣:中国水能资源也不是无限的。只因为它是可再生,所以取得的能量是无限的。中国水电资源从发展的眼光看,可以获得大概不到5亿千瓦,已经开发了2亿千瓦,还有3亿千瓦,你不得白不得。
如果经济和技术上都可开发的这5亿千瓦都开发了,相当于代替6亿吨标准煤。
南方周末:开发完了以后怎么办?
陆佑楣:那就没了。这是自然条件决定的,不用白不用,水电资源开发完了,但是能量是源源不断的,每年都有。
南方周末:现在几乎所有主要河流都要在建坝,生态怎么办?
陆佑楣:生态环境要科学对待。三峡工程论证过程已经把生态环境炒过多少遍,我认为最大问题是人群与人群之间关系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生态移民。移民保护了1500万人口,保护了下游150万公顷肥沃的平原土地,淹没的是库区劣质的山谷陆地面积。
南方周末:可是也有人说库区有很多肥沃农田。
陆佑楣:峡谷里面哪有肥沃的土地,都是一些贫瘠的土地。移民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消极的因素。
南方周末:还有一种说法,说三峡工程如果放在现在来决议有可能通不过?
陆佑楣:如果通不过,那也是各种社会因素造成。
南方周末:现在科学技术成熟,资金充裕,为什么会通不过?
陆佑楣:搞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有一定的公众认可度,而公众认可度要有一种动员力量才能够做出来,现在有些人就反对,而且他们的动员能力还挺强,有得扯不清。
南方周末:在未来水电开发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陆佑楣:现在水电开发,穷山恶水,高山峡谷,地质地震,生态环境移民,没有一块好啃的骨头,都很艰难。只要搞能源都是高风险的工程。就有一个老外跟我说,烧煤发电是不可取,会污染大气,核电太可怕了,根本不能干,水电是破坏生态环境,也不能干,但是到了房间你还是要去开电灯。假如说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有点这样的想法可以。但是作为政策制定者你要讲科学的道理,你人类没有能源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