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讯 (记者 李海涛)2008年购买的新房,尚未入住就发现70年的土地使用年限已经被“住掉”了整整5年。原来开发商早在2003年就圈了地,闲置了5年后才开始盖楼。就在许多购房百姓为莫名“短寿”住房叫苦不迭时,我省开始严查闲置土地动起了真格。截至今年5月,全省共清出并处置房地产闲置用地29宗,面积达1820.1亩。
记者昨日调查采访了解到,房地产热引发的商业和住宅用地“圈地运动”,曾让许多“有眼光”的房地产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然而,这些坐拥大量地皮的商家买到土地后,并没有按规定时间开发商品房,而是将其无限期闲置等待涨价。也有个别商家贷款拿到地皮后无力开发房产导致闲置多年。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最终导致出现许多房产项目“短寿”的可怕现象。
记者昨日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新购房屋“短寿”的问题暴露出来后,国土、监察、发改、财政、城建等部门联手行动,依据土地管理相关法规政策,集中力量对闲置土地开展了清理处置,重点清查了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截至今年5月,我省共清查自2005年以来的闲置土地58宗,面积4807.86亩,其中,房地产闲置用地29宗,面积1820.1亩。
针对土地闲置的不同情况,我省研究制定了具体处理措施:对个别故意囤地的开发企业,责令限期开工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仍未开工的,严肃进行经济处罚,同时不予办理其他项目的土地供应、建筑施工等手续;对土地闲置满一年不到两年的,按照土地价款的20%收取土地闲置费;满两年的,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应当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目前,清查出的58宗闲置土地已全部处置到位,我省新购房屋“短寿”情况得到遏制。
按照安排,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大清查处理闲置土地工作力度:对尚未处理到位和新发现的闲置土地,依法分类处置,有效进行闲置土地重新开发利用。同时,严格约定开竣工时间、规划条件、价款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加强土地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问题,预防发生土地闲置现象。此外,我省还将充分利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实行动态监测监管,加大土地出让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
|